秦墨的声音陡然转厉,“你口口声声说臣贪污,敢问证据何在?”
“证据?这封举报信不就是证据!”
宇文恺梗着脖子。
“一封连名字都不敢署的信,也配叫证据?”
秦墨嗤了一声,“宇文大人,拿这种东西来定罪,未免太把朝堂当儿戏了!”
“你……”
宇文恺被噎得脸皮发紫,半天说不出话。
“陛下,”
秦墨不再理会他,转向杨坚,躬身一揖,“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若臣有罪,甘愿受罚!若臣清白,也请陛下还臣公道!”
杨坚沉默地看了他一会儿,最终点了头。
“准!”
他扬声道,“传崔家主事人,带账簿进宫!”
崔家的人来得很快,相关的账册也一并呈了上来。
内侍们当场将两边的账目仔细核对。
一笔笔,一条条,分毫不差。
秦墨工坊的账,与崔家留存的底账,完全对得上。
杨坚的脸色缓和下来,他转向一旁,面色铁青的宇文恺。
“宇文恺,你还有什么话说?”
杨坚怒喝道。
宇文恺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
“糊涂?你这是陷害忠良!其心可诛!”
杨坚怒不可遏,“来人!将宇文恺革职查办!”
宇文恺被侍卫拖了下去,御书房里一片寂静。
杨坚看着秦墨,“秦爱卿,你受委屈了。”
“臣不敢居功,”
秦墨谦逊地答道,“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好!好一个分内之事!”
杨坚拍了拍秦墨的肩膀,“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从今天起,水利工坊的建设,全权由你负责!任何人不得阻挠!”
“臣遵旨!”
秦墨再次拜谢。
秦墨领命后,并没有急于庆祝胜利,反而陷入了沉思。
宇文恺的栽赃陷害虽然被揭穿,但这件事情却暴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朝中有人不希望看到自己崛起。
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秦墨心中隐隐有了猜测,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证实。
几日后的朝会上,秦墨借着汇报水利工程进展的机会,向杨坚进言:“陛下,如今国力日盛,百废待兴,臣以为,除了水利工程之外,还应大力发展科技,方能长治久安。”
杨坚闻言,来了兴趣:“哦?秦爱卿有何高见?”
“臣以为,可以系统化地设立工科院,广纳天下能工巧匠,专研各种实用技术,例如改进农具、研发新的纺织机械、改良造纸术等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库收入,还能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巩固大隋的统治。”
秦墨侃侃而谈,将现代的科技兴国理念娓娓道来。
杨坚听后,频频点头,显然对秦墨的提议颇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