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曾感慨地说:&ldo;琼英同志搞机要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她是革命的贤妻良母。&rdo;1980年4月,叶剑英不顾83岁的高龄,来到正在广东休假的我妈妈的住处。他紧握着妈妈的手说:&ldo;我时常挂念你们一家啊!&rdo;1984年春节,薄一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慰问离休老同志大会上,多次提名,表扬了我妈妈的模范行为和高尚品德。
第20章掌握自己命运‐‐林月琴
她和她的姐妹们铁了户了,和红军不分离:红军住宿,她们做服务工作;红军打仗,她们运弹药,抬担架,送粮食;红军休整,她们帮助缝补衣服、洗晒被褥……即使这样,大部队还是总想甩掉这伙女兵,不供给她们粮食、衣服、鞋子,她们就自筹;大部队急行军,她们仍然死追不舍;有人戏笑她们是&ldo;追情郎&rdo;,她们也不在乎,就这样整整跟了大半年……
林月琴,1914年生,安徽金寨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儿童团指导员,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儿童局局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熹推行&ldo;左&rdo;倾土改政策,林月琴家被错划为地主,她由此受株连被送进劳改队劳动改造。第五次反&ldo;围剿&rdo;失败后,苏维埃政权转移,红军长征,因她是&ldo;改组派&rdo;的女儿被遣散回乡。
几十个像她一样被冤枉的姐妹,被红四方面军甩了&ldo;包袱&rdo;。在当时敌人围困千万重、红军大部队被迫长征的情况下,她们这几十个年轻女兵是无路可逃的,如果分散回家,更是死路一条。她们惟一的求生活路,就是死抱成团儿,尾随红军前进。
红军突围,她们跟着突围;红军长征,她们跟着长征。她们铁了心和红军不分离:红军住宿,她们做服务工作;红军打仗,她们运送弹药,抬担架,送粮食;红军休整,她们帮助缝补衣服、洗晒被褥……即使这样,大部队还是总想甩掉这伙女兵,不供给她们粮食、衣服、鞋子,她们就自筹;大部队急行军,她们就死追不舍;有人戏笑她们是&ldo;追情郎&rdo;,她们也不在乎,就这样整整跟了大半年。
&ldo;精诚所至,金石为开&rdo;,她们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帝。有一天,上级组织派人来开会,向她们宣布:&ldo;你们都留下吧,编个工兵营。经过这半年多的考验,事实证明你们没有罪!&rdo;姐妹们都笑了。
工兵营组建后,任命林月琴为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营长。林月琴带着半年多同生死共患难的姐妹们,加上四川境内参军的女娃共80多人,运粮食、弹药,缝补衣服,做被褥,行军,打仗……吃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虽说生活苦得厉害,但人人有个共同的追求目标,大家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没有一个开小差的。
有一天夜里,有人闯入女兵宿舍企图强行取乐,被女兵抓住报告了林月琴营长。林营长十分气愤,喝道:&ldo;揍,狠揍!然后缴他的枪,给我打出去!&rdo;
第二天,林月琴被张国熹唤去,高声骂道:&ldo;你胆大包天,竟敢打我的警卫,缴他的枪!&rdo;林月琴毫不示弱地反问:&ldo;你怎么教育的部下?都是革命队伍里的同志,怎么能蓬样侮辱人?&rdo;张国焘恼羞成怒,认为林月琴不过是个小小的营长,竟敢目无尊长、顶撞他,就撤了她营长的职,调她到卫生连当卫生员。
刚正不阿、一心为了姐妹们的林月琴,由于降职又不能当众说出真相,受到朋友的疏选、非议和羞辱。她感到委屈、孤独、气愤、痛苦,压抑在心灵深处的话,总得寻找一个交流发泄的对象,不然,她会闷死的。
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新的上司,也是四川人,工人出身。这位首长,为人憨厚、耿直。林月琴向他汇报了自己降职的全部经过,得到了他的理解和同情。在这种时候,林月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支持,他一下子就给她解除了心里凝结的疙瘩。林月琴从他的支持、理解、同情中汲取了上进的力量。由于他的帮助,三次过草地,抢救伤病员,那难以克服的重重困难和繁重的工作,她都挺过来了。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容易交流和升华的。林月琴在感情的饥饿中遇到了知己,他们从同志、上下级的友爱、同情中,很快升华为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部队到甘孜后,由康克清同志出面做媒,他们结婚了。
一个半月之后,他随西路军过黄河西征,林月琴随卫生队去延安。张国熹的西征,使西路军全军覆没。林月琴的新婚丈夫,若没有牺牲,也肯定做了马步芳的阶下囚了,林月琴的心被撕碎了。
组织上同情林月琴的遭遇,派她去党校学习,使她痛苦的心灵逐渐得到恢复。
一年半过去了,丈夫音信皆无,林月琴绝望了。她只有将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才能减轻她内心的悲伤。有一天罗荣桓讲完课,问默默不语的林月琴:&ldo;我讲课,你能听懂吗?我的口音是南腔北调。&rdo;
&ldo;基本上能听懂,因为我念书不多,文化低,记笔记慢,有不少重要内容记不下来。&rdo;
&ldo;今后,我讲完课后把讲稿给你,你对照讲稿看书本,可能有所帮助。&rdo;&ldo;那太好了,我是&lso;笨鸟&rso;,我先谢谢你给我吃偏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