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区党委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陈少敏和机关人员一起在小焕岭开垦了几亩土地种菜,解决大家的吃菜问题。当时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唱道:&ldo;陈大姐,种白菜,种的白菜人人爱。&rdo;那时,在边区党委的成员中,青年干部多,而陈少敏已年近40岁了,她既是首长,又是年长的女同志,因此大家总想照顾她一点。可是,实在太难办到。因为她一再交代,不准额外地给她生活用品和食物。有时,同志们给她弄点鸡蛋或肉,她总要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吃。有一次过春节,从天汉等湖区来的干部,关心她和区党委其他领导同志,想方设法买了点干鱼虾来。陈少敏知道后,生怕给领导人搞&ldo;特殊&rdo;,亲自跟有关同志说,处理这些物资的原则是按伙食单位分配,要照顾大多数人,不能给&ldo;首长&rdo;有丝毫的特殊照顾。
在陈少敏的关怀支持下,建立了&ldo;十月剧团&rdo;。从竹沟到四望山,从小花岭到白果树湾,&ldo;十月剧团&rdo;的孩子们前进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她的心血。只要有空闲时间,陈少敏就去剧团看望孩子们,从服装、道具,到演出的节目,她都一一过问。对小演员们的成长,她从政治到生活无不关怀。部队每次打了胜仗,她都要关照将战利品中适合剧团用的都送去。有一次遇到好的细布料,陈少敏笑着说:&ldo;哈!俺们这些&lso;小天使&rso;们又有新打扮了!&rdo;她经常提醒下属说:&ldo;在俺们军队里,&lso;娃娃剧团&rso;的孩子们都是小战士,你们做大哥大姐的不疼爱他们,谁来疼爱呀!只要可能,一定要尽力照顾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新一代的革命接班人。&rdo;
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了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陈少敏任中原局常委和组织部长、中原军区副政委。1946年6月中原突围时,她和李先念、郑位三等人一起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主力自宣化店向西北突围,经河南信阳、桐柏、新野、邓县、内乡、浙川,涉过丹江,进人陕南地区取得了中原突围的胜利。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少敏随军南下重返豫鄂边区,为创建中原解放区做出了新的贡献。
1949年夏天,青岛刚刚解放不久,陈少敏就被派到那里主持恢复纺织厂的工作。当时陈少敏虽然已是50多岁的人了,在长期艰苦斗争的岁月中把身体也累坏了,但她仍然顽强不息地工作和学习,很快就熟悉了纺织业方面的生产。陈少敏在工作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意培养先进工人。后来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的郝建秀,就是陈少敏发现、培养起来的。过了花甲之年的陈少敏,仍然保持着平民百姓的品格。1965年在全军装备技术革新交流会上,一位年轻的值班参谋,曾写过这样一篇报道:
1965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全军装备技术革新交流会的露天兵器场上,穿着陆、海、空三军服装的指战员们在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揭掉火炮、雷达、坦克、通信车上的盖布,叠放整齐;认真地擦拭,通电检查,做好一切演示的准备;解说员站在指定的位置上,等待中央首长来参观检查。
8点半左右,一位瘦小的老大娘由北向南走来,当距警戒线还有十多米时,值勤的卫兵迎了上去。老大娘大概不愿离去,在和卫兵交涉着什么,我见状就忙迎了上去。今天有中央首长参观,又逢我外场值班,生怕出意外。
大娘穿着一件旧蓝布中山装,两只袖口已经磨破。两个肩头不知是鼻涕还是稀饭一类的东西,已经结了嘎巴。天虽不太冷,她已穿上了一双陕北人称为棉窝窝的手工做的老式棉鞋。看她的服饰打扮,很像一个刚从农村进城的乡下老太太,肯定不知是谁家新找来的老保姆。她说话很和气,面容也很慈祥,一见面就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好感。
&ldo;大娘,这里是军事重地,闲人是不能靠近的。&rdo;我的口气缓和而带着几分尊重。
&ldo;你们把这么多玩艺儿摆在这里,不是让大家看的嘛。&rdo;大娘面带笑容提着意见。
&ldo;不是随便看,是有组织地参观,这就是我军现代的装备,是要保密的。&rdo;我尽量耐心解释着。
&ldo;噢,保密!这我知道,我看了对谁都不说。&rdo;大娘说得很认真,使人无法不相信她。可首长不知什么时候会来,她就是站在远处瞅瞅,我也不敢做这个主。
&ldo;不行啊,大娘!一会儿还有中央首长来参观,为了确保首长的安全,一切闲杂人员都不许靠近的。&rdo;我再次向老人解释。
&ldo;首长来了我不靠近就是了,你可以瞧瞧,&rdo;她伸出了两只骨瘦如柴的手,向我边比画边说,&ldo;就凭我这双没有缚鸡之力的手,还能危及首长安全?&rdo;她的话虽然说得没错,看来我不得不对这位既固执又慈祥的老妈妈动真格的了。
&ldo;大娘,这里参观一律凭票。不管是谁都要凭参观券才能参观。你没有票硬要参观是逼着我犯错误。&rdo;
&ldo;票,什么样子的票?&rdo;这位大娘真难缠,我有点不耐烦地说:&ldo;集体参观是一种蓝色的入场券,那都是整队入场,不许单个行动。只有军以上领导人,才发黄色的请柬。我们是凭票不看人的,你有票吗?&rdo;我的话说得严肃认真,只求这位大娘赶快离去。
&ldo;你说这话是真的吗?只凭票,不看人!&rdo;老妈妈瞅着我的脸,态度也认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