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华之魂诗歌 > 第486章(第1页)

第486章(第1页)

△有过黄金般中学时代的鲍克明‐‐1944年8月1日,由&ldo;保小&rdo;毕业升入延安中学。在延河边、桥儿沟、杨家岭、清凉山,从鲁艺的大教堂到露天教室和土窑洞;可敬可亲的老师,活泼勇敢的小伙伴……一生中多少往事都稍纵即逝,惟有这延安时期的回忆是那么真切、清晰而强烈!他在延安奠定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培养了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苏联留学期间,曾任留苏学生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回国后历任国防部五院实习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主任设计师、副所长,航天部三院副总工程师、院长,航天部副部长、海南省常务副省长,中国宇航协会副理事长。1988年荣立一等功,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苦乐中总忘不了延安的张羽‐‐他吃的是小米、南瓜、土豆饭,穿的是草鞋、土布衣,睡在土窑洞,上课在露天……最难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诚的人际关系,革命的友情,老师、同学之间的爱,党的需要就是个人志愿的信念。1944年张羽根据需要到边区富县工作,1946年10月调到新华社,1955年进北京大学学习经济,毕业后任教多年。后他调到鞍山钢铁公司任计划处长、副经理、辽宁省计委副主任、鞍钢党委书记,是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特级教师欧阳代娜‐‐著名作家欧阳山的大女儿。坐着小马扎,膝盖当书桌,夏日与山风为伴,隆冬跟雪花嬉戏,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原,时而被绿色装点,时而被银妆素裹,她就是在这里奠定了做人的信念,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省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教师、十佳教师、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后获得人民教师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和称号。著作有:中学语文教材《阅读》、《写作》、《作文》等。

△&ldo;去吧,奋斗去吧&rdo;的续磊‐‐老同盟会员续范亭的女儿。1945年4月12日在延安中学毕业前加人了中国共产党。9月2日,和延安鲁艺文学系的十几位同学,参加了开赴东北干部团中的鲁艺工作队。在土改工作中,她作为《东北日报》的记者,在深人农村采访中得知父亲病故的噩耗。她在极度悲苦中牢记着父亲的教诲:&ldo;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rdo;

△钢铁专家蔡博‐‐在苏联生活十年后,1949年8月跟随刘少奇回到祖国,满腔热情地投人新中国的建设。他主动要求到鞍钢工作,先后担任炼铁厂副厂长、厂长等职务。他结合实际,成功地推广运用了当时苏联的冶炼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使鞍钢炼铁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全国获得推广。他非常强调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领导组织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对鞍钢炼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炼铁技术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ldo;一长制&rdo;企业管理办法是从苏联学来的,在1959年&ldo;反右倾&rdo;运动中,蔡博被当作&ldo;白旗&rdo;拔掉了。&ldo;十年动乱&rdo;后,他撰写了《钢铁研究总结‐‐炼铁科研三十年》一文,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炼铁专家,他的名字载人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建设史册。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阮崇武‐‐他小时候生活在延安,对一个尚不太懂事的孩子来讲,这一段生活无疑给他一生中打下了做人的坚实基础。1952年他赴苏联留学,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机械学院。回国后他任沈阳铸造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上海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和副所长,上海市科协副秘书长,驻联邦德国大使馆科技参赞,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和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公安部部长,武警部队第一政委,国家科委副主任,劳动部部长,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他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他终生不忘延安生活,希望把经过实践而证明了的好的传统保持下去,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更加发扬光大。

△受命于危难中的化肥专家安常娥‐‐1938年13岁时参加革命,1940年人党,1945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工系肄业,1946年从事军工化工研究,1954年留苏学习大型氮肥联合企业科研技术和生产控制分析技术,1955年回国负责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化肥试验室并任该室主任兼书记。1960年调太原化肥厂任副总工程师。1965年她临危受命,到国内最大的南京化肥厂去解决催化剂生产难题。她在苏联留学时曾向教员讨教过催化剂问题,得到的回答是:&ldo;催化剂制造技术无可奉告。&rdo;中国人也是人,也有一个脑袋两只手,外国人能制造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行?12年的心灵创伤,12年的意志磨炼,她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事故中寻求成功的希望。经过200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ldo;喷射法&rdo;球形氮催化剂新工艺终于在我国试验成功!

△严于责己的林用三‐‐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儿子。他学习刻苦,乐于助人。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他随学校一起撤离。他是当时&ldo;保小&rdo;年龄最小的孩子之一,在行军路上他经常把架窝子让给生病的大哥哥、大姐姐。自己步行。他在河北参加了&ldo;光明&rdo;、&ldo;行知&rdo;、&ldo;保小&rdo;三校合并,随华北育才小学进人北京先农坛,后考人北京101中学。他参加工作后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劳动部副部长等职。但他仍像父亲一样,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