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华之魂合唱 > 第68章(第1页)

第68章(第1页)

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她短短的一生,人们也把她葬于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ldo;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rdo;。

第18章尽善尽美惟解放的‐‐王烬美

王烬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年生于山东省营县北杏村一个佃农家庭。他刚刚出生父亲便病故,靠祖母、母亲在贫寒中将他拉扯长大。寡母支撑的家庭本无钱供独子读书,正巧本村一个同姓地主家需要找一个孩子为自己的儿子陪读,便选中了聪明伶俐的王烬美。

后来,王烬美失学三年半,又上了本村私塾,因品学兼优被破例批准免交学费。17岁时,他小学才毕业,又因家贫失学,为地主当了三年佃农。此间,王烬美在艰苦的劳作中仍不断借书来读,因而未荒废文化知识,并于1918年去济南报考师范学校。

此时,20岁的王烬美已经娶妻,母亲也不放心独子在兵荒马乱的世道中到几百里外的省城。王烬美却求学心切,抱着改变穷人命运的抱负离家,终于考入免费读书并提供食宿、校服的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入学第二年,王烬美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被推为北园分校的学生代表。他在各种集会上慷慨演说,并组织学生抵制和盘查日货。经过一场场爱国斗争的洗礼,王烬美不仅成为济南城内颇有名气的学生运动带头人,思想也得到了升华。通过阅读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他接受了共产主义学说。

王烬美虽然出身贫寒,却从小聪颖好学,入师范学校后不久便显示出多才多艺。他长于绘画,懂书法,擅长音乐,还是校内笛子吹奏演员。

1920年9月,王烬美联系邓恩铭等人,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的一个会所正式挂起了&ldo;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rdo;的大牌子。当时的军阀政府因对马克思主义还不甚了解,一时未出面镇压。不久,这一学会的成员发展到五十多人,包括学生、职员、店员和手工业工人,经常集中到一起阅读新翻译和出版的介绍共产主义和苏俄情况的新书,并举行演讲和讨论会。由于一部分会员信奉无政府主义,会上经常发生激烈争论。王烬美作为学会的负责人,向大家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并与北京的李大钊等人建立了联系。

1920年末至翌年初,山东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主要有王烬美等几个成员。1921年春,山东警察厅以&ldo;宣传过激思想&rdo;的罪名取缔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但共产主义小组仍在秘密活动。同年7月,王烬美与邓恩铭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潭秋说:&ldo;那时,山东代表王烬美、邓恩铭两人是非常活泼的青年。&rdo;

当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代革命精英,开天辟地创建中国共产党时,王烬美是其中一个出身比较特殊的人。参加党的&ldo;一大&rdo;代表,基本都是知识分子出身,多数人家境较好,只有王烬美在农村为地主当过几年佃农。出身这样贫苦的青年,能考上省城的学校,在那个社会里是极其罕见的现象,显示出他非凡的勤奋。

近代的山东,在国内又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之地。作为孔孟诞生及其思想发源地的齐鲁大地,曾是封建思想的顽固营垒。然而濒海半岛拱卫京师的特点,使山东又成为帝国主义军事和文化侵略的重点。内外不同思想的猛烈碰撞和反帝的前沿位置,使当地成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发源地,五四运动的爆发恰恰也以山东权益问题为直接导火索。王烬美的家乡营县靠近青岛,他从小便受到一些新思想的影响,到济南求学时不仅看到社会上巨大的贫富差别,又目睹外国侵略者的横行和军阀统治的腐朽。此时,遇到五四运动的风暴,他自身受过残酷剥削的经历与社会上传来的反帝反封建思想一经结合,便激起火山喷发般的革命激情。

&ldo;一大&rdo;后,王烬美回山东建立中共山东区支部并担任书记,党员有十余人。1922年,王烬美到苏俄参加会议并进行了近半年的参观学习。在莫斯科各国代表团的联欢会上,他用三弦演奏的《梅花三弄》博得各国代表团朋友们一致喝彩。回国后到上海的党中央机关工作,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负责人之一,他最受周围同志推崇的一点,还是他的讲演宣传才能。不久,又到山海关、唐山等地领导工人运动。

1923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那一天,他在济南以平民协会名义组织纪念会,自己画了一张一米高的马克思炭画像挂在主席台中央,然后生动地介绍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四五百名听众聚集来听讲,许多人都被他讲的道理所打动,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王烬美还善于编写歌谣,并针对不同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如为工人写的歌谣强调&ldo;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rdo;;为农民写的歌突出&ldo;人穷非穷命,世道太不公卜对军阀军队士兵则宣传&ldo;小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rdo;。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王烬美回山东任中共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后,为了掩护身份,他在济南的南关附近创办了育才小学并任教员,学生多是同志的子弟。他白天讲课,晚上进行党的活动,小学校实际就是党在山东的领导机关。

王烬美早就患有肺病,因长期日夜工作无暇治疗,1924年以后不断吐血。鉴于当时缺少特效药,党的经费也紧张,他于1925年6月回到故乡的农村养病。7月间,王烬美病危,家人变卖了可卖的东西把他送到青岛住院,8月间不幸逝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