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护病房内光线昏黄,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氛围。
薛钗迟迟未得到许三的回应,心中顿时如坠冰窖,即便如此,她仍强忍着痛苦,咬破舌尖以保持清醒,泪水与话语交织在一起,哽咽着说:“许三,对不起……
我深知你对我心存怨恨,可若是不说,我即便是死也难以瞑目……”
她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却也饱含着心碎的哀伤,低沉而沙哑。
宛如灵魂深处的低吟浅唱,几乎要被周遭的沉寂所吞噬。
若非许三如今已拥有了超乎想象的感知,恐怕都难以捕捉到这些微弱的声音。
然而,他依旧沉默不语,心中的结仍未解开,无法轻易原谅。
这沉默让薛钗的心一点点沉沦,但她并未就此放弃,而是继续以泪洗面,悲切地诉说着:“你是曾经那场悲剧的受害者,我又何尝不是呢?
自那次不幸的事件以来,我深受惊吓,以至于病魔缠身。
休学在家,疗养身心,频繁的噩梦成了我逃避社交生活的无奈选择。
仿佛成了我那段灰暗人生的全部写照。
彼时,我父亲出于对女儿深沉的爱护之心,一时冲动之下给了你一记耳光。
然而,随着刘二自我揭露丑闻并被学院剥夺学籍,父亲随即陷入了学院师生舆论的漩涡之中。
他一贯秉持的严谨教学态度,竟被曲解为体罚与精神上的折磨。
加之刘二父母心怀愤懑,散布不实谣言,父亲的形象一落千丈,被无端冠以“误人子弟”的恶名。
甚至,连那些尚年幼的孩子也受此影响,对父亲产生了敌意,寻找机会进行报复。
学校因此蒙羞,背负上了难以洗刷的污点。
父亲无奈之下只能递交了转校的辞呈,试图远离这场风波。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未就此平息,风波依旧暗流涌动。
刘二的双亲召集了亲朋好友,浩浩荡荡地前往教育局,坚决要求一个公正的说法。
他们固执己见,拒不认错,并高声疾呼:“一个仅仅十一二岁的孩子,若非被教师逼至绝境,怎会走上犯错之路?”
更为极端的是,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了刘二满身的伤痕,散布不实言论,妄称那些伤痕乃是我父亲暴力所致,企图以此混淆视听。
教育局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的走访与调查,最终证实了他们所言之事实属捏造,并果断采取了报警措施以正视听。
虽然事态逐渐平息,但这场风波对我父亲的名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害,舆论的风暴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我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她每日生活在旁人的指指点点之中,饱受非议与困扰。
这一切的真相,都是在我后来慢慢了解到的。
我的父母出于对我的爱护,不愿让我承受额外的担忧,他们希望我能安心养病,早日走出那段噩梦困扰的日子。
你知道吗?
那段时间,我深陷于失眠的泥沼,每当夜幕低垂,闭目养神之际,脑海中便浮现出一幕幕烧焦的发丝、扭曲的面容,仿佛自己即将沦为世人避之不及的丑陋怪物,那份恐惧与绝望,几乎将我的精神防线彻底击溃。
我的内心世界摇摇欲坠,濒临瓦解的边缘!
在那艰难时刻,母亲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
她温柔而坚定地告诉我,真相远非我所见的那样,你是无辜的牺牲品,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