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朱厚熜颁布诏令,削减了藩王们三分之一的开支。
此旨意一出,满朝文武震惊。
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享受着丰厚皇室供奉的藩王们,更是如遭雷击。
但朱厚熜此举是温水煮青蛙般。
藩王势力盘根错节,在地方上经营百年。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
而削减开支这一招,则精准地切入藩王们奢靡生活的根基。
当诏令下达后,各地藩王们的反应果然不出朱厚熜所料。
他们纷纷陷入了震惊与惶恐之中,却又无人敢率先站出来反抗。
这些藩王们彼此之间相互观望,每个人心里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他们都清楚,率先与皇帝正面冲突,无疑是拿自己当出头鸟,下场就是宁王。
宁王还在诏狱里“吐银子”,秋后问斩。
朱厚熜推行的这种渐进式变法,犹如春风化雨,在悄无声息间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既没有激起藩王们大规模的反抗,从而维护了朝堂和地方的稳定。
又成功地从藩王们原本挥霍无度的开支中,节约出了一笔数额可观的银子。
这笔银子,足以支撑俞大猷率领大军征讨交趾。
与此同时,随着大明商业的蓬勃发展,其所带来的丰厚收益极为重要。
朱厚熜将这些商业资金投入到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建设当中。
他大力推动官道与直道的修缮和扩建工作。
官道作为连接各个州县的交通大动脉,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物资运输和政令传达。
直道则高效快捷,极大地缩短了州府之间的时空距离。
对于水路运输,疏浚运河成为了关键举措。
运河,这条贯穿南北的黄金水道,承载着无数货物的运输重任。
朱厚熜下令对运河进行全面疏浚,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障碍物,拓宽加深航道。
让南方的粮食、丝绸等物资能够顺利运往北方。
北方的特产也得以输送到南方各地。
同时,他还致力于打通长江航线和黄河黄金水道。
在辽北地区,修建石子路的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除了基础建设,大明火枪骑兵和水师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