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19日凌晨3点22分,武汉阳逻港集装箱码头。
谢一扬站在3号泊位的龙门吊下,黑色风衣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手中握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装箱单,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长江牌电视机,5000台,出口至尼日利亚拉各斯港“。
“老板,最后一批货装完了。“张铁柱的机械眼在夜色中泛着暗红,液压左臂发出轻微的嗡鸣声。他身后,二十个印有“易碎品“标志的集装箱正被缓缓吊装上“远航者号“货轮。
谢一扬的指尖在装箱单上轻轻摩挲,铂金袖扣在探照灯下闪过一道冷光:“海关抽检概率算出来了吗?“
“3。7%。“张铁柱调出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概率模型,“我们贿赂了今晚的值班组长,抽检会集中在船尾的服装集装箱。“
江面上突然刮起一阵狂风,谢一扬的风衣下摆被掀起,露出腰间别着的钢笔式注射器。他眯眼望向远处正在装货的工人——那些人动作麻利得反常,每个集装箱的铅封都在三秒内完成,熟练得像流水线上的机械臂。
“显像管外壳准备了多少?“
“每个集装箱顶层20台是真外壳,内部填充物已经按您的要求处理。“张铁柱的机械臂弹出全息投影,显示出集装箱内部的3D结构图——顶层整齐排列着电视机外壳,下方则是码放整齐的红砖,每块砖头都贴着“精密电子元件“的标签。
谢一扬微微颔首,从内袋取出卫星电话:“周局长,阳逻港这边需要临时调度一艘缉私艇。。。对,就说接到线报。。。好,改天请你打高尔夫。“
挂断电话,他走向正在监督装货的码头主任。那个秃顶中年男人立刻小跑过来,满脸堆笑:“谢总,都按您吩咐的办,报关单上特别注明了高附加值电子产品。“
谢一扬从风衣口袋掏出一个信封,厚度足以让码头主任的眼睛瞬间发亮:“这是尾款。记住,这批货的装船记录。。。“
“我懂我懂!“码头主任一把抓过信封,做了个撕碎的动作,“今晚的监控录像会有十分钟技术故障。“
凌晨4点15分,最后一台集装箱稳稳落在货轮甲板上。谢一扬站在岸边,看着这艘载重三万吨的货轮缓缓驶离港口。船尾的螺旋桨搅起浑浊的江水,在探照灯下如同翻滚的泥浆。
“台风预报确认了?“谢一扬问道。
张铁柱的机械眼快速闪烁:“菲律宾气象局刚发布预警,天秤台风将在48小时后经过巴士海峡。“他调出卫星云图,“正好覆盖远航者号的预定航线。“
谢一扬的嘴角微微上扬:“通知船长,按海燕计划执行。“
三天后,上海浦东,扬帆大厦顶层会议室。
十二块液晶屏幕同时播放着不同新闻频道的画面——CNN正在报道东南亚台风灾情,BBC聚焦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央视财经频道则盛赞“民族品牌出海成果显着“。
谢一扬坐在长桌尽头,手中把玩着一枚沉甸甸的金币。那是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的纪念币,上周刚由“拉各斯商会代表“亲手交给他,作为“长期合作“的信物。
“老板,刚收到的消息。“张铁柱推开会议室大门,机械臂上挂着的传真纸还在冒着热气,“中国远洋确认远航者号在巴士海峡失联,初步判断遭遇台风沉没。“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几个西装革履的高管互相击掌,财务总监甚至激动地扯松了领带。
谢一扬轻轻抬手,欢呼声立刻戛然而止。他转向保险理赔部的负责人:“苏黎世保险那边什么反应?“
“他们已经启动理赔程序。“负责人推了推金丝眼镜,“根据保单,5000台电视机按出厂价120%赔付,加上运费险,总计1。2亿人民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