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2日,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俯瞰长江东去。他手中捏着一份刚送到的《内参清样》,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段落赫然写着:“南巡讲话精神即将形成中央文件,浦东开发政策力度超预期。“
“铁柱。“谢一扬头也不回地唤道,“联系《财经日报》的李社长,我要在头版看到政策牛三个字。“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了一下:“已经安排好了。明天全国七家主流财经媒体同步发表社论,标题统一为《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
谢一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桌上摊开的沪市K线图显示,上证指数已经在400点附近横盘近一个月。
“散户就像羊群,需要牧羊犬驱赶。“他拿起红色电话,“周省长,您那边准备好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周明远刻意压低的声音:“国务院会议刚结束,浦东的税收优惠政策比预期还要大。但老谢,这事闹得太大会收不了场。。。“
“放心,最多一周。“谢一扬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只要您那边按计划放出消息,扬帆慈善基金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仪式,就安排在您夫人生日那天。“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明天上午十点,新华社通稿。“
挂断电话,谢一扬按下办公桌上的一个隐蔽按钮。墙壁无声滑开,露出一个由十二块屏幕组成的监控墙。每块屏幕上都显示着不同的画面——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几家券商的大户室、北京金融街的某间办公室,甚至还有《新闻联播》的演播室。
“启动春风计划。“谢一扬命令道。
张铁柱的机械眼投射出一束蓝光,在空气中形成全息键盘。他快速输入一串代码,监控墙上的画面立刻切换成各种数据流——沪市前100只股票的持仓分布、主要券商的融资余额、地下钱庄的资金流向。。。
“散户仓位占比67%,融资余额单周增长40%。“张铁柱汇报道,“但我们的离岸账户已经通过16家券商建立了空头头寸,占总量的12%。“
谢一扬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杯苏格兰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旋转,映出他眼中冰冷的光芒。
“还不够。“他抿了一口酒,“让林教授今晚在央视《经济半小时》露面,就说他预测沪指年底突破1000点。“
“林教授要价很高。“
“告诉他,光纤项目的专利费可以再减5%。“谢一扬放下酒杯,“另外,通知澳门那边准备接收资金,这次至少20亿。“
第一节:媒体的狂欢
第二天清晨,武汉某老旧小区。
退休教师陈明德戴着老花镜,仔细阅读刚送到的《财经日报》。头版通栏标题《政策红利即将释放,A股迎来历史性机遇》让他手指微微发抖。文章引述“权威人士“的话称,即将出台的南巡讲话配套政策将“远超市场预期“,并特别提到浦东概念股将“率先受益“。
“老伴!“陈明德激动地喊道,“把存折拿来!“
厨房里正在熬中药的妻子探出头:“又发什么神经?那是给儿子买房的钱!“
“买房?“陈明德挥舞着报纸,“浦东的地皮马上就要翻倍!报纸上说,陆家嘴的股票至少能涨三倍!“
他颤抖着拨通了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学生电话:“小王啊,老师想买点股票。。。对,就那个陆家嘴。。。什么?已经涨停了?“
挂掉电话,陈明德急得在屋里转圈。他翻出所有存折,加起来有八万七千块——这是他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加上儿子寄回来准备付首付的钱。
“开盘就全仓杀入!“他自言自语道,完全没注意到报纸角落那行小字“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
交易大厅人声鼎沸,电子屏上一片飘红。几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中年男子挤在自助终端前,拼命按着买入键。
“又涨停了!“一个秃顶男人懊恼地捶打机器,“这已经是外高桥连续第三个涨停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