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10日,武汉长飞光纤实验室。
凌晨三点十七分,实验室的防爆玻璃窗上凝结着一层细密的水珠。谢一扬的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窗外,东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只有几盏孤零零的路灯在雾气中晕出惨白的光圈。
“老板,都准备好了。“
林小军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熬夜后的沙哑。这个清华毕业的博士生此刻眼窝深陷,白大褂上沾满了咖啡渍,手里却紧紧攥着一叠文件,像是握着什么稀世珍宝。
谢一扬转过身,实验室的冷光打在他半边脸上,将他的轮廓切割得如同刀削。十二名技术骨干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面前都堆着半米高的外文期刊——那是过去三个月从全球搜集来的光纤技术论文。
“三百项专利。“谢一扬的声音很轻,却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清晰可闻,“我要你们在一周内完成所有申请材料。“
会议桌尽头,专利律师老陈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谢总,这么密集的专利申请会引起专利局怀疑。。。。。。“
“怀疑?“谢一扬突然笑了,他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滑到老陈面前,“你女儿在波士顿大学的学费,好像又涨了?“
照片上,一个穿哈佛卫衣的亚裔女孩正挽着白发教授的手臂走进酒店电梯。老陈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北京专利局的王处长,明天会来武汉考察。“谢一扬环视众人,“林小军负责带他参观东湖,记得准备些土特产。“
实验室角落里,张铁柱的机械眼红光一闪:“上海贝尔的研发进度已更新,他们将在下月申请光纤预制棒气相沉积核心专利。“
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显示出一份标着“绝密“的技术路线图。谢一扬盯着那些曲线和公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份图纸是三天前从上海贝尔总工程师徐明的保险柜里偷拍的。
“重点抄袭这部分。“谢一扬的手指戳在投影中央,“把参数上下浮动5%,工艺流程倒序排列,再掺入些日本NTT公司的旧专利内容。“
林小军迅速记下要点:“这样就算上海贝尔起诉,我们也能辩称是独立研发。“
“不。“谢一扬摇头,“我要的就是他们起诉。“
会议桌上一片死寂,只有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回荡。所有人都盯着谢一扬,等待那个意料之中的残酷答案。
“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谢一扬从西装内袋取出雪茄,慢条斯理地剪开,“法院会冻结争议专利。上海贝尔的生产线至少停工十八个月——足够长飞抢占全国市场。“
雪茄点燃的瞬间,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慌慌张张冲进来:“谢总!上海贝尔的徐总监带人闯进来了,说我们。。。。。。“
话音未落,走廊上已经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谢一扬不慌不忙地吐出一个烟圈,将桌上的外文期刊全部扫进抽屉。当徐明带着两名律师闯进实验室时,看到的是一群正在“专注科研“的技术人员。
“谢一扬!“徐明四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此刻却气得浑身发抖,“你们长飞刚申请的光纤拉丝温度控制法,数据和我们实验室记录一模一样!“
谢一扬故作惊讶地挑眉:“徐总监,科学发现具有同时性,这很正常。“他示意林小军递来一份文件,“我们的研发日志完整记录了实验过程,需要查验吗?“
徐明一把抓过文件,快速翻阅后脸色更加难看:“胡扯!这些数据明明是。。。。。。“
“明明是什么?“谢一扬突然逼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徐总监,听说令堂上个月在华山医院做了台大手术?主刀医生好像和我是同济校友。。。。。。“
徐明的手猛地僵住,眼镜后的瞳孔剧烈收缩。谢一扬趁机抽回文件,转身对众人笑道:“看来徐总监是太累了。老林,送客。“
当上海贝尔的人被“请“出实验室后,谢一扬立刻变脸:“张铁柱,激活除草剂计划。“
机械眼红光暴涨:“全部执行?“
“全部。“谢一扬掐灭雪茄,“三百项专利,一项不少。“
实验室瞬间忙碌起来。技术员们分成六组,一组负责剽窃论文数据,二组篡改参数,三组伪造实验记录,四组编写专利申请,五组收买专利审查员,六组专门盯着上海贝尔的动向。打印机疯狂吐纸,咖啡杯堆成小山,烟灰缸里的烟蒂渐渐满溢。
谢一扬站在中央监控屏前,看着实时更新的专利地图——代表长飞专利的蓝点正以惊人速度增殖,而代表上海贝尔核心技术的红点被团团包围,像陷入地雷阵的士兵。
“老板,王处长到楼下了。“张铁柱提醒道。
谢一扬整了整领带,从保险柜取出一个檀木盒子:“告诉林小军,带他去VIP室。就说我准备了份大礼。“
盒子里是一套北宋汝窑天青釉茶具,去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的流拍品。谢一扬用指尖轻抚冰凉的釉面,想起那个拒绝出售的台湾收藏家——现在这套茶具的主人栏,已经变成了“扬帆集团企业文化陈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