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6日,凌晨三点,三峡库区审计署临时办公室。
刘国栋用冷水抹了把脸,镜中的自己眼袋浮肿,胡茬已经两天没刮。桌上堆着的档案袋上标着红色“绝密“字样,那是他昨晚从库区混凝土采样检测报告——抗压强度仅为设计标准的31%。
“老刘,你得看看这个。“助手李明推门而入,手里捏着一份泛黄的施工日志,“混凝土厂原始记录显示,1990年9月至12月期间,水泥配比被人为调低了40%。“
刘国栋接过文件,指尖在签名栏上停顿——“王德海“三个字歪歪扭扭,墨迹晕染开,像是写字时手在发抖。
“这个王德海什么背景?“
“扬帆实业控股的三峡建材公司会计,负责所有进出库记录。“李明压低声音,“但奇怪的是,去年十二月后他突然请了长期病假,接替他的是个叫张明的年轻人。“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库区新浇筑的坝体。刘国栋眯起眼,那些看似平整的混凝土表面下,或许正爬满致命的蜂窝状气孔。他想起临行前部长的话:“这次审计不同以往,有人想看看三峡工程到底被蛀空了多少。“
“准备车,去宜昌。“刘国栋抓起外套,“赶在扬帆的人察觉前,先把王德海控制住。“
暴雨中的盘山公路能见度不足五米,刘国栋不知道,就在他车轮碾过第37个弯道时,三十公里外的江城国际会所里,他的行程已被摊在灯光下。
。。。。。。
江城国际会所顶层,雪茄烟雾在水晶吊灯下盘旋。
谢一扬用镊子夹起冰块,轻轻放入威士忌。冰块撞击杯壁的脆响中,周明远将一份文件推过桌面。
“审计组今早去了宜昌。“周明远西装笔挺,但领带结比往常松了半寸,“刘国栋不是普通角色,三年前他查327国债案时,连老领导的条子都不接。“
谢一扬晃着酒杯,琥珀色液体在灯光下像融化的黄金。文件上是刘国栋的详细档案——妻子在协和医院心内科,儿子就读人大附中,连岳父在青岛那套海景房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混凝土的事压不住了?“他问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讨论明天的天气。
周明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雪茄灰落在爱马仕表盘上。“你知不知道现在库区大坝的裂缝能塞进手掌?“他声音压得极低,“汛期提前两周,如果溃坝。。。。。。“
“那就不是审计组,而是中央军委进驻了。“谢一扬抽出手,用丝巾擦拭表盘,“王德海在哪?“
“三天前请病假回巴东老家了。“周明远松开领带,“但刘国栋已经查到真实配比单,明天中午前就会找到他。“
窗外又一道闪电,照亮谢一扬半边脸庞。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重生后第一个寒夜里,说服母亲抵押祖宅时的表情。
“备车,我要见王德海。“
。。。。。。
巴东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消毒水味盖不住墙皮霉变的气息。
王德海缩在307病房的角落,手里攥着女儿的小学照片。三天前那通电话后,他就被“安排“进了这里——窗外有两个穿保安制服的人轮流值守,护士送来的药片他从来不敢吃。
“王会计气色不错啊。“
戏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王德海浑身一颤。谢一扬斜倚在门框上,黑风衣肩头还沾着雨珠,身后跟着个戴鸭舌帽的高大身影。
“谢、谢总。。。。。。“王德海膝盖发软,照片飘落在地,“我什么都没说。。。。。。“
谢一扬弯腰拾起照片,指尖抚过小女孩的笑脸。“令爱在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对吧?“他声音温柔,“班主任李老师是我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