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3日,清晨6点15分,武汉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的遥控器不断切换着电视频道。央视《早间新闻》正在重播昨晚《焦点访谈》的片段,女主播严肃的声音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回荡:
“。。。本台记者调查发现,扬帆慈善基金去年募集的2。3亿元善款中,仅有5%实际用于公益事业,其余95%通过复杂渠道流向了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
谢一扬按下静音键,转身看向办公桌上摊开的十几份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地将这则新闻放在了头版,有的甚至配上了醒目的红色标题:《伪善面具下的资本游戏》。
“老板,舆情监测显示,负面讨论量在过去六小时激增了1700%。“技术总监刘明站在一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微博、天涯、猫扑等平台的热搜前十都被相关话题占据。“
谢一扬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长江对岸的龟山电视塔上。那里巨大的LED屏幕原本应该播放扬帆集团的最新广告,此刻却黑着屏,像一只沉默的眼睛注视着这一切。
“周厅长那边联系上了吗?“谢一扬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张铁柱的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老周说这次风声太紧,中纪委已经派人进驻省民政厅,要查基金会的账目。“
谢一扬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节奏稳定得像心跳监测仪。他太熟悉这种危机了——三年前的致癌染料事件,去年的三峡混凝土丑闻,每一次都看似要将他置于死地,但每一次他都成功逆转。
但这次不同。慈善基金的黑幕触及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那是用孤儿寡母、残疾人士和贫困学生的血泪堆砌而成的信任。
“通知所有高管,一小时后紧急会议。“谢一扬终于开口,“另外,让财务部准备一亿现金,要新钞,连号的。“
刘明和张铁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但没人敢多问一个字。
上午8点整,扬帆大厦37层会议室。
二十名高管正襟危坐,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投影幕布上显示着实时舆情分析图,代表负面情绪的红色曲线几乎垂直上升。
“各位,“谢一扬站在幕布前,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我们正面临扬帆集团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公关危机。“
他点击遥控器,画面切换到央视报道的截图,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农正对着镜头哭诉:“。。。说好给咱村建小学的钱,就修了个门楼。。。“
“但危机,往往也是机遇。“谢一扬突然提高音量,“刘总监,播放方案A。“
会议室灯光暗下,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笑脸,崭新的希望小学落成典礼,谢一扬亲自为老人发放慰问金的温馨画面。。。背景音乐是《爱的奉献》,音量恰到好处地催人泪下。
“这是我们的反击素材库,已经准备了三年。“谢一扬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清晰,“今天中午12点,武汉广场,我要召开新闻发布会。“
法务总监王磊忍不住插话:“谢总,现在开发布会风险太大,记者肯定会追问资金流向。。。“
“王总监,“谢一扬轻笑一声,“你去年在澳门输掉的那三百万,是从哪个项目挪用的?“
会议室瞬间死寂。
谢一扬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在座的各位,谁手上没有几件见不得光的事?扬帆倒了,你们以为能独善其身?“
他按下遥控器,灯光重新亮起,刺得众人眯起眼。
“现在,执行我的命令。“
上午10点30分,武汉广场。
尽管离发布会还有一小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上千人。有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有举着“还我血汗钱“横幅的维权者,更多的是看热闹的市民。
广场中央搭起了一个简易舞台,背景板上“扬帆慈善基金澄清会“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奇怪的是,舞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桶,旁边站着四名穿黑西装的保安。
“那桶是干什么的?“《南方周末》的记者小声问同行。
“谁知道呢,谢一扬向来不按常理出牌。“
11点45分,一支由十辆黑色奔驰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广场。人群骚动起来,相机闪光灯连成一片。谢一扬从中间那辆防弹版奔驰S600下车,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肃黑的西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