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朱刺史做了总结。
“此事应当鼓励,四大布商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创造出新式衣服,使百姓劳作更方便,至于以后如何,就交给百姓自己选择,有优点百姓自然会选择这汉服。”
“若是有一天汉服能普及开来,甚至让华朝百姓都接受,我江南府也做了件利国利民的事,华朝百姓都会说汉服的发源地就在江南府。”
一锤定音,话说的如此透了,大家心里清楚府衙会推广汉服。
有些人已经在想着让家里人去买几件试试,这两学子穿着显得华贵也不错,是不是自己也可以试试,眼睛向徐文俊两人看去。
文会结束,部分文人来到不归楼饮宴,三楼更是对朱刺史、独孤公还有几位大儒开放。
徐文俊没有过去,在府学随意吃了点饭就回到了斋舍。
刚进门吓了一跳,房间里面坐满了学员,多是府学里二十岁以内的学员,见到徐文俊回来立马七嘴八舌。
“你的衣服是哪里做的?”
“带我们也去买几件!”
徐文俊想到过学员会接受的比较快,如此急切却是他没想到的。
早上就已经答应会介绍乌氏给钟承志,此时便给大家说了乌氏可以定制,不过何时能拿到还不好说,乌氏现在定制成衣需要排队很久。
大家一听约着赶紧去乌氏,闹哄哄的走了。
进了里间,钟承志斜躺在床上,见到徐文俊进来立马说道。
“你和乌氏是什么关系?要不不会在今天穿这衣服去文会。”
徐文俊张口就来。
“我家族和乌氏有些生意往来,关系不错,这汉服也是给我先试试。”
没想到两天后钟承志就穿上了汉服,在徐文俊面前一通显摆。
他是府学除了徐文俊、李毅然,第三个穿上汉服的,能这么快让乌氏提前制作出来,这钟承志家里不简单。
徐文俊虽然好奇,去乌氏一问便知,但对方不说,他也不想去探究对方。
汉服在庭州城火了,文会第二天府衙的很多衙役、小吏等就穿上了汉服出现在街上。
又仿佛一夜之间,庭州各个府邸的下人们都统一换上了汉服。
再接着文人们也陆续有人穿上了,除了乌氏,另外三家布商陆续推出了不同布料的汉服。
穿的人多,想法也就多了,不同的颜色搭配,汉服上不同的绣花,搭配不同的饰品。
三家布商也针对这些想法,推出了一系列常规的成品高档汉服,使得有需要的人可以马上穿上,不需要定制。
汉服又没技术含量,其他中小布商也陆续跟风,多少也能抢点市场,一时间裁缝、绣工急缺,纺织业抢人大战正式开始。
乌氏听徐文俊的,安心做好自己的精品定制业务,打造品牌,属于最上面的独一档,生意稳定的很,下面争夺的再厉害对乌氏也没什么影响。
除了招不到裁缝、绣工,店里的订单实在忙不过来,订单一直排在两三个月后,痛并快乐着。
而这一切都和徐文俊无关了,他正在府学足不出户的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