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惠灵法师的声音在广场响起,众人静静聆听。
徐文俊听的十分专注,原来惠灵法师也非只修顿悟,而是说明“顿”和“渐”只是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
其区别只是悟道的快慢而已,没有优劣之分,有差异的内在原因,只是修行之人的根性不同。
在此以前,佛门修行一直按“戒定慧”这个顺序来修行。
戒律,禅定,智慧。
初入佛门修行,先学戒律,戒是基础,修行者必须遵循各种戒律,从小事做起,客服欲望,比如佛门有名的五戒。
戒律学完再学禅定,禅定能提升专注力和定力,克服内心浮躁和妄念,体验到内心平静,进入到不同的禅定境界。禅定有很多方法,如观呼吸、白骨观等。
最后才是智慧,修行到此阶段才能学习佛学经典,听闻佛法,以达到断除烦恼、证悟真理。
你想要学习到佛法先要经历守各种戒律多少年,然后打坐多少年,最后才能读经书学佛法。
而惠灵法师打破了这些,他主张的是“戒定慧”同修。
这就将修行的门槛拿掉了,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
而学佛变得简单后如何让更多人来修佛呢?
惠灵法师提出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天下众生的佛性与释迦牟尼,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是平等的,只是在修行,德行上有差距,按照“戒定慧”来做,终会成佛。
这才是真正将修佛平民化,大众化。
虽然信奉他的民众越来越多,但他在当今的佛教中也还是异类,若不是有朝廷护着,不知道被灭了多少次了,所以也就在京城之地惠灵法师的佛学能够发展。
惠灵法师并没有在高台上讲经太久,过了午时就由名方,明正接替讲经,同时为台下众人解惑。
惠灵法师下了高台后不久,有僧人来寻徐文俊,称有人要见他。
徐文俊没问出何人,心里带着疑问跟随着僧人来到了寺庙后院的禅房。
进入禅房后,里面盘坐的居然是惠灵法师,而独孤月和萧宁在一旁笑容晏晏的看着他。
“见过惠灵法师。”
徐文俊问好,也向独孤月和萧宁分别行礼。
“此子便是我与你说的天资卓绝之人。”
独孤月指着徐文俊向惠灵法师说道。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小施主是有福之人。”
惠灵法师夸赞道。
徐文俊此时近距离看到惠灵法师,只见他慈眉善目,淡然平和,非常有亲和力,标准的得道高僧形象。
“今日听法师讲经,可有所悟?”
独孤月玩笑式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