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真的?”
“你看那米,白花花的,这不是掺假的!”
“报酬虽然不多,可毕竟管吃管住啊!总比饿死强啊!”
于是有了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向设在县城外的招募点。
那是临时搭建的简陋棚子,几名年轻书吏坐在长桌后,旁边还有几名平西军士兵维持秩序。
“俺……俺想报名……”那汉子声音嘶哑,带着紧张。
书吏抬起头,态度温和道:“姓名?哪里人?家里还有几口人?可有力气干活?”
一番简单的询问和登记后,汉子按下了手印,领到了一块刻着编号的木牌和一张写着集合地点的纸条。
他攥着粗糙木牌,激动得浑身发抖。
有了第一人,也就有第二,第三……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招募点。
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了后来的争先恐后。
队伍开始排起了长龙,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了远处的土坡。
负责登记的书吏们忙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快喊哑了。
而维持秩序的士兵们也不得不提高了警惕,防止因为拥挤而发生混乱的哄抢和踩踏。
短短数日之内,官府设立的招募点,就登记了近万名流民和自愿报名的贫困百姓。
这些人,携家带口,背着仅有的破烂行李,按照纸条上的指引,汇聚向指定的工地。
永安县城外,那片曾被洪水肆虐的土地上,一座庞大的临时营地拔地而起。
数不清的简易窝棚连绵成片。
虽然简陋,却也排列整齐,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营地中央,几口巨大的铁锅正冒着热气,浓郁米粥的香气飘散开来,让那些饿了许久的流民们忍不住吞咽着口水。
新来的流民们,在士兵的引导下,领取了统一发放的粗布衣服和铺盖,以及挖掘所需的简陋工具——
铁锹,锄头,扁担,背篓。
没有歧视,也没有呵斥。
只有明确的指令和基本的秩序。
林羽深知,管理如此庞大的群体,绝非易事。
他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简单却有效的规章制度。
所有参与工程的流民,按十人一组,百人一队进行了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