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杨清是学化学出身的……他觉得这种能力用在破案上简直是暴殄天物。
做科研,才是正道!
从古至今,无数的天才前赴后继的进行研究,很多人用了一生的时间去研究那个课题却一无所获。
但是有些人甚至是在做梦的时候突然就想明白了困扰世人数年的难题。
这是智商上的差距吗?
有一点,但是对那些天才而言,智商上的差距反而并不明显,你能想明白的事情别人也能想明白。
唯一的差别就是这种灵光一闪的创造力。
从无到有的创造力才是区别天才之间的关键。
一个星期的时间,杨清基本上看完了实验室里留存的试验记录。
刘畅的研究课题一直没有变过,几十年来都是做的空气分析和气体捕集。
所带过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么一个大方向来做,只不过细节上有所区别。
比如有的人用液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固体捕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用各种多向选择性的材料去分析空气中的成分。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去接近那种神奇的气体……灵气。
因为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和这种气体产生反应,所以也只能用这种笨办法。
但有的时候最基础的反而最实用。
江宁大学的科技院学生毕业要求就是一篇表在i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
i是联邦华夏官方经营的期刊统筹网站,核心期刊大约一万多个,非核心期刊两万多个。
看似很多,但是这些期刊分类当中包括了物理、化学、文学、地理、天文、自然等几十个科目……
因为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大类,和化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大约有六百多个。
而这六百多个期刊,涉猎了化学研究的各个方向,例如有机合成、无机催化、危险材料、分析分离……等等。
刘老师的研究方向属于分析分离。
与分析分离沾的上关系的期刊有二三十个,这些期刊自然有好有坏,共四个级别。
i一区核心期刊最好,四区核心期刊最差……
因为研究的是气体,课题过于古老,也没有什么创新,之前实验室表的文章最好的文章也只是一个二区期刊。
在现在的杨清看来,即使是出的二区文章……也还是漏洞百出。
不过想到这个世界的庞大和研究体系的臃肿,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没有积累何谈创新和进步?
之前刘畅保证杨清能够顺利毕业,大概也就是把之前的实验数据拿过来修修改改,缝缝补补,最后出一篇i核心四区或者三区文章。
不能说不行,之前的杨清自然十分满足这一点。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杨清觉得,自己就是闭着眼睛随便做一点实验和数据出来,怎么也能个一区文章吧?
一个多星期的学习让他熟悉了实验室以前文章的套路。
找材料,仪器分析材料,做实验,分析数据,数学计算模拟,一整套流程下来就可以开始写文章准备表了。
刘畅工作多年,在很多期刊上还是有些人脉的……好的期刊不敢说,但是一般的期刊想要表还是简简单单。
杨清找出了一个本子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