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是王昙首的哥哥,之前被封为司空时曾再三推辞,仍然出镇江州。
这次宋帝有意笼络他,给他更高的封赏。
为了保险起见,宋帝还特意派王昙首秘密告知他的哥哥王弘。
王昙首一路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江州。
他见到王弘后,将宋帝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王弘听了王昙首的话,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
“陛下如此看重我,我岂能辜负他的期望?”
他坚定地说道,“我当然赞同,没有异议。”
王昙首见哥哥如此爽快地答应了,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徐羡之和傅亮虽然在朝中辅政,但此时的他们,还沉浸在权力的旋涡中,对于外界的风吹草动并未太过在意。
特别是关于北伐的计议,他们心里并不以为然,觉得这只是宋帝刘义隆一时兴起的想法。
于是,他们联合百官,上书谏阻,希望宋帝能回心转意。
然而,宋帝刘义隆却像是铁了心一般,对他们的上书置之不理,没有给出任何回复。
这让徐羡之和傅亮感到莫名其妙,心中也隐隐有了一丝不安。
他们开始私下里打听消息,想要弄清楚宋帝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终于,从宫廷中传出了一则消息,说要派外监万幼宗去访问谢晦,再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这消息让傅亮心中一紧,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宋帝在试探谢晦的态度。
于是,他私下给谢晦写信,将朝廷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并叮嘱他如果万幼宗到江陵,千万不要附和朝廷的北伐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晦收到信后,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按照书信的指示回复了傅亮,表示自己会遵从命令。
他以为,只要自己保持低调,不卷入这场风波,就能安然无恙。
然而,世事无常,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不久,就到了元嘉三年,都城中的事情还没有发生,
但宋帝与王华的密谋却已经稍稍泄露。
谢晦的弟弟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
他立刻派人去江陵告诉谢晦,希望他能早做准备。
谢晦接到消息后,却有些不相信。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宋帝怎么可能突然对自己下手呢?
于是,他召来了参军何承天,将傅亮的信拿给他看,并告诉他万幼宗可能会来江陵的事情。
何承天看了看信,眉头紧锁,说道:“外面传言都说北征已经决定,朝廷即将出师,还要万幼宗来做什么?
这其中恐怕有诈!”
谢晦却摇了摇头,说道:“谣言不可信,傅公怎么会骗我呢!
他一定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才会这么告诉我的。”
何承天见谢晦如此固执,心中有些焦急。
但他也知道,现在不是说服谢晦的时候。
于是,他按照谢晦的要求,预先起草了答复的表章,大意是说征虏之事要等到明年再进行。
然而,就在表章即将送出的时候,突然,江夏参军乐冏奉内史程道惠之命,送来了一封密函。
谢晦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寻阳人寄给程道惠的,报告说朝廷有重大的行动,不久就会举行。
谢晦看完密函,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立刻叫来何承天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