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氏呢,她得知沮渠牧犍为了她竟然敢违抗北魏的命令后,心里既感动又得意。
她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看错人,沮渠牧犍对她真的是情深意重。
于是,她更加坚定了要和沮渠牧犍在一起的决心,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她也在所不辞。
武威公主还不解气,她躺在床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天花板,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沮渠牧犍和李氏付出代价!
她相信,北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迟早会为她讨回公道的。
……
武威公主终于在重兵护送下回到了平城。
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人已形如废人,整天恍恍惚惚的,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太后看到女儿这样,大哭不止,说嫁出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一个人,仅仅两年时间,怎么成这样子了。
武威公主,那个曾经鲜活如天鹅般的女子,如今却变成了傻小鸭。
这事让拓跋焘心里很不是滋味,顿起灭凉之心。
也合该北凉有事,那时候的拓跋焘,英雄顾盼,气势正雄。
经过几年的征战,他已经征服了东边的北燕,新降之地形势渐稳。
高句丽也被赶到了渤海以东,而且对剽悍的柔然始终保持战略优势。
北魏又改革了六镇,在边境加强了防御,招募精兵驻防,国势富强,兵锋正盛。
广大的北方,只剩下了最后一块绊脚石——北凉国,它就像卧榻之侧的一颗钉子,让拓跋焘难以入眠。
灭凉是既定的国家战略的一环,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因此,即使没有借口,拓跋焘也要寻找借口。
而沮渠牧犍,却自己往枪口上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色迷心窍,对武威公主做出了那样的事情,这不是正要睡觉送来一个枕头吗?
朝廷上,关于要不要讨伐北凉,议论纷纷,主要分成了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不必出兵讨伐。
奚斤等三十多人站出来说:“沮渠牧犍按时缴纳贡品,不影响朝廷收入。
他又是魏帝拓跋焘的妹夫,是朝廷的藩臣。
他的罪恶不大,不明显,应该宽恕。”
拓跋焘又问李顺的意见,李顺也说不讨伐。
李顺到北凉已经十二次了,拓跋焘认为他应该很熟悉北凉的情况。
但哪里知道,李顺早已被沮渠蒙逊收买了。
他去北凉,得了沮渠牧犍的不少好处,馈赠给他的东西也很丰厚。
因此,李顺说:“北凉土地贫瘠,难得有水草。
如果我们攻不下,野外没有东西可抢,反而会进退两难,不如不讨伐为好。”
他还具体描述了北凉的情况:“姑臧附近一带,都是枯石,野外没有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