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并肩骑行,谈笑风生,仿佛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
群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们担心赫连昌有异心,一再劝谏拓跋焘要小心提防。
但拓跋焘却笑着说:“天命有归,何必顾虑!”
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亲近对待赫连昌,仿佛完全不相信他会背叛自己。
同时,拓跋焘也封赏了安颉和尉眷。
他封安颉为建威将军,兼任西平公;
尉眷为宁北将军,兼任渔阳公。
两人得到封赏,心中大喜,更加坚定了为魏国效力的决心。
然而,奚斤却感到十分羞耻。
他作为魏军的主将,却只做了个偏将,这让他觉得自己颜面尽失。
他打听到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从上邽逃到平凉,自称皇帝,心中顿时燃起了一股怒火。
他决定率兵攻打赫连定,一雪前耻。
于是,他带着三天的军粮,率兵出发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赫连定早已经设下了埋伏等待着他。
魏军一进入埋伏圈,就遭到了夏兵的猛烈攻击。
奚斤措手不及,被夏兵活捉。
同时被捉的还有将军娥清、刘拔等人。他们被夏兵押着,走向了未知的命运。
太仆邱堆运送辎重到安定,听说奚斤等人被俘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
他知道自己不是夏兵的对手,如果继续前行,只会落得和奚斤一样的下场。
于是,他果断地丢弃了辎重,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长安。
他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向拓跋焘交代这次的失败。
而长安城内,也因为这次的失败而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人们纷纷议论着魏军的败绩和夏国的强势,担心着未来的命运。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担忧和议论,都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魏军败了,奚斤被俘,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无法挽回的现实。
赫连定趁胜进逼,一路势如破竹,邱堆见状,心中大惊。
他知道自己不是赫连定的对手,再守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又弃城逃到蒲阪。
消息传到平城,魏主拓跋焘闻言大怒。
他立刻命令安颉:“你速去斩了邱堆,代替他统领部众,抵御夏兵!”
安颉领命而去,心中也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了。
拓跋焘坐在御座上,眉头紧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本想亲自督军出征,但这时又有消息传来,说柔然侵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拓跋焘权衡利弊,决定先攻打柔然,于是星夜兼程向北进发,直达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