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拿出程道惠的信给他看,并问道:“万幼宗不来,难道朝廷真的有变故吗?”
何承天看了看信,沉声说道:“万幼宗本来就没有理由来,如果程道惠的信是真的,那么事情就已经确凿了,不用再怀疑了!
朝廷恐怕是要对我们下手了!”
谢晦听了何承天的话,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他颤声问道:“如果对我不利,应该怎么办?”
何承天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受到将军的特殊待遇,一直想报答您的恩情。
现在事变已经发生,我的想法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朝廷的具体计划,然后才能制定对策。”
谢晦焦急地说道:“可是,我们现在连朝廷的计划都不知道,怎么制定对策呢?”
何承天叹了口气,说道:“将军别急,我会想办法打听消息的。
只是,江陵这个重镇,虽然兵强马壮,但实力毕竟不足以对抗朝廷的大军。
如果我们硬拼,恐怕胜算不大。”
谢晦听了何承天的话,心中更加慌乱。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一旦朝廷的大军开来,自己恐怕就难逃一劫了。
他不禁变了脸色,问道:“你难道想让我自杀吗?”
何承天连忙摇头,说道:“不到那个地步,将军。
我们还有机会,只要我们能弄清楚朝廷的计划,就能找到应对之策。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不要自乱阵脚。”
谢晦听了何承天的话,稍微镇定了一些。
何承天又说:“将军如果出境寻求保全,是最好的计策;
否则,用心腹将士出屯义阳,将军自己率领大军进战夏口,万一不胜,就从义阳出逃北方,也不失为中策。”
谢晦沉默了很久,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犹豫和决绝。
终于,他缓缓开口:“荆州是军事重地,兵力和粮食都容易供给。
暂且决战,战败再走也不迟。”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决定已下,谢晦立刻行动起来。
他立起军旗,宣布进入战备状态。
荆州城内,士兵们忙碌起来,整装待发,气氛紧张而肃穆。
谢晦首先召来了谘议参军颜邵,与他商议起兵之事。
颜邵一脸忠诚,劝谢晦尽力尽忠,为朝廷效力。
然而,谢晦却脸色一沉,责备道:“你懂什么?
现在朝廷容不下我,我若不尽早起兵,难道要等死吗?”
颜邵被谢晦的话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退出了房间。
回到家中,颜邵心中悲愤交加,他觉得自己无法说服谢晦,也无法眼睁睁看着他走向毁灭。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服药自杀,以死明志。
谢晦得知颜邵自杀的消息后,心中虽然有些惋惜,但更多的是坚定。
于是,他又召来了司马庾登之。
“我打算起兵东下,麻烦你率领三千人守城。”谢晦直截了当地说道。
庾登之听了,脸色一变,连忙推辞:“我的亲人在都城,又向来没有部众,这件事我不敢奉命!”
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和无奈。
谢晦皱了皱眉头,没有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