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大喜,当即封降将元略为大都督,命他与陈庆之率军接应。
不料,魏将元鉴早有防备,一举击退梁军。
法僧得知后,冷笑道:“元鉴骄横轻敌,正是反击之时!”
当夜,他率军突袭,大破魏军。
捷报传来,梁帝龙颜大悦,封法僧为司空、始安郡公。
为巩固战果,梁帝又命西昌侯萧渊藻、豫章王萧综率军增援,接应裴邃。
裴邃率军攻下新蔡郡,又接连攻克郑城、汝颖一带。
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声势浩大。
魏国河间王元琛和寿阳守将长孙稚急了,连忙集结五万大军前来阻击。
裴邃早有准备,暗中设下四路伏兵。
他故意示弱,引诱长孙稚深入。
等魏军一进埋伏圈,伏兵立刻杀出,四面合围,就像网中捕鱼、瓮中捉鳖一般。
长孙稚这才知道中计,急得大喊:“快撤!快撤!”
手下将士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长孙稚到底有些本事,拼死突围,总算杀出一条血路。
这时,元琛的援军也赶到了,两军合力,才勉强救出长孙稚,狼狈逃回寿阳。
可这一战,魏军折损了一两万人,元气大伤。
裴邃威名更盛,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请战:“将军,趁胜追击,一举荡平淮甸,再攻河洛!”
裴邃点头:“好!此战若成,北伐大业可期!”
然而,天不遂人愿。
就在他准备继续北上时,突然病倒,竟一病不起,最终在军中去世。
消息传来,全军悲恸。
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封侯爵,谥号“烈”。淮河、淝水一带的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无不落泪。
有人叹道:“裴将军与韦睿齐名,如今二人皆逝,谁能再续北伐之功?”
裴邃死后,朝廷派中护军夏侯亶接任。
夏侯亶虽有些才干,但比起韦睿、裴邃,终究差了一截。
他思虑再三,对部下说道:“如今形势未明,贸然进兵恐非良策。”
于是下令按兵不动,南北暂时相安无事。
魏国见南朝不再进逼,终于松了一口气,得以专心对付北方战事。
却说北魏尚书元修义奉命讨伐叛将莫折天生,谁知半路上突发风疾,连马都骑不稳,更别提指挥军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只得向朝廷上书:“臣病体难支,请另派良将。”
朝廷便改派萧宝夤接替他的职位,又任命崔延伯为岐州刺史兼西道都督,二人一同驻军马嵬。
当时莫折天生在黑水列阵,气势汹汹。
崔延伯却不慌不忙,先派小股部队前去诱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