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振听了,心中虽有不甘,却也觉得桓谦言之有理,便收起了长刀,哼了一声道:“便宜了这小子!”
桓振向安帝行了一礼,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和无奈,转身退出行宫。
安帝望着桓振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桓谦相救,否则朕今日必命丧于此。”
他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思量:“此后当如何是好?桓家势力犹在,朕当如何稳固江山?”
且说桓振退出行宫后,与桓谦商议后续计划,二人皆知,虽然此次未能行刺安帝,但桓家与朝廷的恩怨已深,日后必有一战。
于是,桓振决定整顿兵马,蓄势待发,而桓谦则负责联络各地桓家势力,共谋大计。
江陵城中,风云变幻,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安帝虽得暂时保全性命,但心中却明白,这场争斗远未结束,未来的路,将是何等的艰难险阻。
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天佑大晋,让他能够度过这场危机。
话说那桓玄兵败身死之后,桓振与桓谦悲痛欲绝。
二人商议已定,便为桓玄举哀发丧。
桓谦带着朝中百官,一同朝见安帝。
只见那桓谦手捧玉玺,腰悬绶带,恭恭敬敬地交还于安帝,却又暗中使计,将安帝身边的侍从护卫全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党羽。
这一番动作,朝中大臣皆看在眼里,却是敢怒不敢言。
桓振、桓谦二人借此势头,又率兵攻占了襄阳等城,那声势之盛,一时之间无人敢与之争锋。
再说那刘毅等人,回到寻阳之后,只道是元凶桓玄已除,叛逆之气已然消散,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却不料,这死灰尚有复燃之时。
桓振、桓谦两个余孽,趁刘毅等人松懈之际,又悄然袭取了江陵。
刘毅闻讯,大惊失色,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令何无忌、刘道规两位将领,率军前去讨伐桓氏余孽。
何无忌、刘道规领命出征,率军直抵马头,却只见桓谦已派兵堵住去路。
两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战。
那桓谦的军队,虽也勇猛无比,但终因寡不敌众,渐渐败退而去。
何无忌、刘道规乘胜追击,直奔江陵而来。
桓振闻讯,心中不慌不忙,忙令党羽冯该在杨林设下埋伏,自己则带着人马,在灵溪迎战。
那何无忌仗着胜利在手,不免有些轻敌冒进,却不料被贼军两路杀出,一时间阵势大乱。
只见喊杀声震天响,箭如雨下,何无忌的军队大败而逃,损失惨重。
刘道规见状,心中焦急万分,急忙收拢残兵,欲与何无忌会合。
却只见何无忌败军如潮,狼狈不堪。
道规心中暗自叹息,却也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只见一员大将率军赶来,正是刘敬宣。
原来这刘敬宣,乃是刘牢之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