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主衍晚年痛失爱子,哭得死去活来,眼睛都差点哭瞎了。
这日子啊,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梁主的长子名叫萧统,梁主即位那年初,萧统就被立为太子。
话说这萧统,打小就聪明伶俐。
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五岁就能把五经倒背如流,到了十来岁,经义全都通晓。
他尤其擅长评点诗文,每次出游宴会,祖道赋诗,他张口就是几十韵,随口就能吟出,根本不用思考。
天监十四年,萧统举行冠礼,梁主让他参与处理朝政。
他辨析起那些虚假的奏章,就像秋天的毫毛一样清晰可见,但只是让相关人员改正,从不弹劾任何一个人。
平断刑狱时,他常常能保全犯人,士民们都交口称赞他仁慈。
而且他为人宽厚,能容纳众人,喜怒从不表现在脸上,还喜欢招揽才俊,不蓄养歌舞伎。
每逢阴雨连绵或大雪纷飞,他必定派身边的人去街巷中巡查,赈济贫寒之人。
他平时在东宫,坐立时常常面朝西方,不敢乱了尊卑。
入朝必定在五鼓之前,守在殿外,毫无倦怠之色。
到了普通七年,萧统的生母丁贵嫔生了病,他急忙入宫侍奉,日夜不离,连衣服都没解过。
丁贵嫔去世后,他水米不进,原本十围的腰带,一下子瘦了一半。
梁主多次派人劝诫他,让他进食,他才稍微吃了点稀粥,一天也就吃几合,从不尝其他菜肴。
直到葬礼过后,他才开始每天吃一升麦粥。
有一天,有个道士来找到萧统,自称精通堪舆之术。
他对萧统说:“殿下,贵嫔娘娘葬后,恐对殿下不利,得预先做法事厌禳才行啊。”
萧统听了,赶忙问:“那该如何做?”
道士说:“可做些蜡鹅等物,埋在墓侧。”
萧统听后,便依道士所言做了。
宫监鲍邈之,原本深得太子萧统的信任,两人关系那叫一个铁。
可后来不知咋的,太子竟渐渐疏远了他。
鲍邈之心里那叫一个恨啊,琢磨着得找机会报复太子。
这天,他揣着一罐蜂蜜,跑去见梁主,一脸神秘兮兮地说:“陛下,太子最近好像在搞厌祷之事,这可不是啥好兆头啊!”
梁主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心里“咯噔”一下,赶忙派人去太子那儿挖掘查看。
嘿,还真挖出了鹅物这些厌祷用的东西。
梁主这下惊疑交加,气得不行,当场就要把太子交给有司去严查。
这时候,右光禄大夫徐勉站了出来,苦口婆心地劝道:“陛下,太子一向仁厚,这其中肯定有误会啊,可不能轻易就定他的罪啊!”
梁主听了徐勉的话,这才消了点气,最后只把那道士给杀了,没再追究太子。
道士啊道士,你给太子做厌祷,咋不先给自己禳禳灾呢,结果落得个轻生的下场!
太子虽说躲过一劫,可这事儿成了他心里的一根刺,引为终身惭恨,整天闷闷不乐的。
到了中大通三年,太子竟患上了一种绝症,病得卧床不起。
他心里还惦记着父亲,怕父亲知道了担心,每次奉敕慰问,都强撑着病体自己写启文,不让别人代笔。
后来病情越来越重,身边的人想进去告诉梁主,太子却无力地摇摇手,说:“咋能让至尊知道我病成这样呢。”
这也就是小孝吧。没多久,太子就殁了,年仅三十一岁。
梁主亲自到东宫,临哭尽哀,最后用衮冕给太子入殓,谥号曰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