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昭明太子薨逝,朝野上下一片惋愕。
京师里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都纷纷奔向宫门,哭声震天,号泣声充斥了整条道路。
就连四方那些远处的百姓,也听闻了这噩耗,无不含着哀伤。
“唉,太子如此贤能,怎的就这般早早离世了呢?”
一位老者在街头叹息。
“是啊,这可是梁朝的贤储贰啊,老天不公啊!”
旁人附和道。
梁朝有这样的贤能太子,却未能长寿,这未尝不是与国运气数相关啊。
太子遗留下文集二十卷,古今典诰文言正序十卷,文章英华二十卷,还有那文选三十卷,都流传后世,被人们推崇为词宗。
太子有好几个儿子,长子名叫萧欢,早已被封为华容公。
梁主本想立他为太孙,可这决定却久久未能做出。
最终,竟立了第三子晋王萧纲为太子,当时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这决定不太妥当。
侍郎周宏正曾是萧纲的主簿,他给萧纲上书劝谏,希望他能像春秋列国时的宋目夷、曹子臧那样谦让。
可萧纲哪里肯听呢?
“谁不想当这嗣君呢?
我又何苦要谦让。”
萧纲心里想着。
后来,梁主因为众人议论的声音一直未平息,便特意进封萧欢为豫章王,萧欢的弟弟萧誉为河东王,萧誉的弟弟萧詧为岳阳王。
至此,这场因太子薨逝而引发的风波,才算稍稍平息了一些。
话说那梁国的事儿暂且搁下,咱再回过头唠唠北魏。
这魏主元修啊,把高欢的女儿娶进宫里,封了皇后。
打这以后,高欢的权势那叫一个如日中天,就跟当年尔朱荣在北魏的架势一模一样。
斛斯椿在京城里辅佐朝政,还当上了侍中。
他心里头一直盘算着怎么对付高欢。
这一天,斛斯椿把南阳王元宝炬、将军元毗还有王思政叫到一块儿,咬着耳朵说:“你们瞧瞧,高欢现在权势滔天,咱得想个法子,在魏主面前说他的坏话,让魏主防着他点。”
元宝炬皱着眉头说:“行是行,可高欢势力那么大,咱能行吗?”
斛斯椿一拍胸脯:“怕啥,咱得试试。”
于是,这几个人就时不时地在魏主面前说高欢的坏话,挑拨离间。
中书舍人元士弼呢,也站出来弹劾高欢,说高欢接诏书的时候不恭敬。
魏主元修想起尔朱荣的下场,心里头也开始犯嘀咕了。
他就听了斛斯椿的计策,在宫里头添置了合内都督部曲,招募了好几百个骁勇善战的人。
同时呢,魏主还偷偷地跟关西大行台贺拔岳搭上了线,把他当成外援。
有一天,魏主元修把贺拔胜叫到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说:“贺拔胜啊,朕打算封你为荆州刺史,表面上呢,是有点疏远你、防着你。
其实啊,是想让你在荆州给朕建起一道屏障,保咱北魏平安。”
贺拔胜听了之后,急忙跪下磕头,说道:“感谢陛下信任,我必定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您交付的重任!”
就这样,北魏皇帝元修又封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面上做出疏远猜忌的样子,实际上是让他建立一道防御屏障。
当时高乾已经入朝担任侍中,还兼任着司空的职务。
恰好赶上他父亲去世,他便辞去官职,不再参与朝政方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