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主本来身体就羸弱,被潘淑妃这么一迷,更是精神恍惚,骨骨支离的。
军国大事啊,他都交给彭城王义康去管了。
义康总管朝纲,侍奉主上疾病,忙得不亦乐乎。
宋主的药啊、食啊,都得义康亲尝后才献上。
宋主对义康啊,那是友爱更笃,倚任更专,义康陈奏的事儿,没有不允准的。
方伯以下的官员,都由义康去选用,生杀予夺往往也由他处置。
他这势力,倾动远近,府门如市,人都往他那儿跑。
义康聪敏过人,好劳不倦。
内外文牍一经他披览,历久不忘。
他尤其能钩考厘剔,务求精详,这点儿挺让人佩服的。
但他有个大缺点,就是不识大体,不拘小节。
他自以为跟宋主是兄弟至亲,就不加戒慎。
朝中有才之士,他都引入自己府中,还私置了豪僮六千余人,这事儿他都没禀报宋主。
四方献馈的东西,上品都送到义康府里去了,次品才给皇上。
就说那冬天吧,宋主吃柑,嫌那味道不好。
义康在旁边一瞅,就令侍役到自己府里去取。
不一会儿,就选了几枚大的柑子进献给宋主。
宋主一尝,嘿,这色味俱佳,心里头就不免起了疑心。
他想:“这义康怎么这么多好东西呢?
我做皇上怎么都没见过?”
这事儿就这么在宋主心里头种下了根儿。
领军刘湛仗着彭城王义康的权势,在朝廷里趾高气扬,奏对的时候经常骄倨无礼。
宋主看在眼里,心里头更觉不平,心想:“这刘湛,也太嚣张了些。”
这时候,殷景仁悄悄给宋主上了一道密奏,说:“皇上,相王权重,这可不是社稷之计啊。
应该稍加裁抑,免得他势力过大。”
宋主一听,觉得殷景仁说得有理,心里头也暗暗点头。
再说那义康的长史刘斌等人,一个个都是谄媚侍奉义康的主儿。
他们见宋主多病,就私下里跟义康说:“主上千秋之后,应该立个长君,您看您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话里的意思,就是想拥立义康为帝。
恰巧这时候,袁皇后一病不起,竟然去世了。
宋主对袁皇后本是恩爱有加,只是因为潘妃得宠,才分了心。
袁皇后心里头愤怒成疾,于元嘉十七年七月去世了。
临终的时候,宋主来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