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得他温柔的声音。
“塞尔维娅,今天天气真美……阳光温暖,云朵清晰宜人。”
他黑色的发丝轻轻飘动,他的脸庞未被黑暗沾染,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坚定的乐观。
在村子里,他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在这个村民们满心嫉妒、羡慕与愤怒的地方,唯有他如同一座灯塔,抗拒着世代相传的丑恶,成为黑暗中的光明。
直白地说,这个男孩不属于那个村庄。
他会斥责那些幼稚的男孩,调解邻里间的冲突,给出明智的解决方案,即便被侮辱也从不报复,甚至还会对陌生人施以善意。
他会大声谴责村里诸多恶劣的行径,与不公作斗争,秉持正义,将人们从内心的黑暗中拯救出来。
很难想象这一切竟出自一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年仅七岁的男孩,怎么能做到这一切呢?这就是为什么他既受到敬畏的目光,也遭受恐惧的眼神。
他是村庄里最耀眼的光芒。
他也是塞尔维娅的童年好友。
他话也有点太多了。
“人需要经常晒太阳。而且……小时候就应该尽情地到处跑。我觉得,这……才是享受童年的最佳方式。”
“你总是说个不停。别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你这个笨蛋!”
“嗯……抱歉,塞尔维娅,我一定是让你厌烦了。我们玩捉迷藏怎么样?”
他直视着她,说话条理清晰,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成熟。
不像其他男孩,哪怕听到一点批评就会大发雷霆,他总能保持冷静。
那时,塞尔维娅还太年幼,没什么阅历,她能想到形容他的最好词汇就是“成熟”。
每当他看向她,她的心就会发痒,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年幼的塞尔维娅被这种感觉惹恼,便会发作。
“你一开始就该这么提议!”
“但这次别跑太远。要是你又跑到森林那边去……我一周都不和你说话。”
“……你知道的,除了你我还有很多朋友!”
“嗯。要是你不听话,那就一周不说话。我不会和敢跑到森林那边的‘恐怖分子’谈判。”
“……”
尽管他能容忍塞尔维娅孩子气的脾气,但对于她不能做的事,他总会划出明确的界限。
正因如此,塞尔维娅才没被熊或狼咬死。
回首往事,她意识到这有多奇怪。
尽管他只比她大几岁,但那时他比村里任何人都要成熟。
就好像他已经历经了数十年的人生。
在这个村子里,父母去世后,房子被洗劫一空是常有的事。
人们会当着悲痛孩子的面拿走重要物品和家具,还美其名曰“死者的遗物是公共财产”。
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没有他在,塞尔维娅很可能会养成扭曲的性格。
她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如何跨越障碍,如何交朋友。
她甚至可能都学不会爱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她觉得自己迫切需要对迷失方向的恩弗斯说些什么。
她深知,当一个人内心痛苦时,一句友善的话语能给予多大的力量。
这就如同传播先知温暖的教诲,给在寒冷中颤抖的孩子们分享火焰,或是为饥饿的女人掰下一块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