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汉武帝风流吗 > 第83章(第1页)

第83章(第1页)

汉武帝想立刘弗陵,但心中有所顾忌,他担心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考虑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钩弋夫人只有二十几岁。要立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做太子,他的母亲又很年轻,汉武帝心想一定要有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辅佐幼主不可,而且这个大臣既要有威望,又要有能力。

选来选去,汉武帝觉得在所有高级官员之中,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是最为理想的人选,因为霍光忠实厚道,可以托负大事而不必担心。

在当时立幼废长是有悖于传统的惯例的,汉武帝也不想招来更多的物议,就令宫中黄门画了一张&ldo;周公背成王朝见诸侯图&rdo;,赐给霍光。霍光是一个老实人,他收到这张图之后,只觉得画得挺好,并没有去感悟其中的含义,他令家人在堂中供挂起来。

霍光可以做周公,弗陵可以做成王,可是刘弗陵还很小,钩弋夫人一定会代他临朝,万一她像吕后那样抓住大权,杀戮刘家的人,夺取刘家的天下,那可怎么办呢?汉武帝想来想去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后他把心一横,决定先杀了钩戈夫人,清除太后专权的可能性,然后正式确立刘弗陵为太子。

在解决辅佐问题之后,汉武帝决心牺牲他心爱的夫人。&ldo;欲加之罪,何患无辞?&rdo;有一天,汉武帝找了一个理由,当即与钩弋夫人翻脸。

钩弋夫人也知道了她的儿子刘弗陵将做太子的消息,心中无比高兴,更加疼爱这个宝贝心肝。这时面对大发雷霆的汉武帝,钩弋夫人陷入一阵恐惧之中,她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一点小事,一向对她百般恩爱的老丈夫会变得如此凶悍。

钩弋夫人急忙摘下自己头上的首饰,趴在地上向汉武帝请求宽恕。她绝对没有想到汉武帝对她早有杀机,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喜悦淡化了她对危险的嗅觉,直到汉武帝吩咐左右说:&ldo;将她拉出去,关进宫中监狱。&rdo;钩弋夫人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和潜在的危险,心中很后悔。

左右侍从将钩弋夫人从地上架起来向殿门外拖去,钩弋夫人一声不吱,只是用两只眼泪汪汪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汉武帝,那种可怜劲儿连宫中其他人都感到鼻子酸酸的。

汉武帝只觉得钩弋夫人的泪汪汪的眼睛好像两把尖刀扎在他的心上。他何尝不怜爱这个娇美的女人呢?但为了刘家的江山,他又不得不这样做。他没有勇气再承受钩弋夫人的目光,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他难过得闭上眼睛,双手捧着头。末了,他板着可怕的面孔对钩弋夫人说:&ldo;快走!快走!反正不能再让你活下去了。&rdo;

钩弋夫人心肠绞痛地想着年幼的儿子刘弗陵,想着周围她还没有活够的世界,她才只有二十多岁,就被残酷地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她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在云阳宫里悲切地自杀了。

这件事又轰动了朝野,成为长安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谈到钩弋夫人的屈死,无不摇头叹息。外面的纷纷议论偶尔也传入汉武帝的耳朵里。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之后也曾惶惶不安了一些日子。他也听到一些议论,就问左右的人说:&ldo;外人对钩弋夫人的死有什么不同的议论吗?&rdo;

左右随从不敢把底下大骂汉武帝寡情薄义的话说出来,只是含糊地说:&ldo;人们感到奇怪的是,既然已经封了钩弋夫人的儿子做太子,可又为什么要杀她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有些议论。&rdo;

汉武帝也知道自己的这次残酷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一些震动,他正想通过周围人之口进行一番辩解。汉武帝说:&ldo;朕所做的,你们这些晚辈的笨蛋是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rdo;

左右侍从吓得不吭一声,汉武帝看了他们一眼之后接着说:&ldo;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混乱,都是由于君主年纪太小,而母后却青春正盛。这位年轻的女人一旦大权在握,她就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她正值青春旺盛之时,定会骄傲不驯,做出淫乱的事来,没有人可以去束缚她。难道你们没有听说吕后擅权的事吗?所以,朕这才不得不先下手把钩弋夫人除掉,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rdo;

左右侍从听得目瞪口呆,他们觉得汉武帝的话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乱发议论了。汉武帝为了刘家江山不失,是不会在乎一个宠妃的性命的,绝对的皇权就是用血浇灌出来的一朵罪恶之花。

遗诏辅臣(1)

转眼又过一年,春暖花开,万物生机勃勃。汉武帝的精神因这春天的景色而有了一点点起色,他知道春光难留,又闲暇无事,就令移驾五柞宫去游览一番,感受一下春天里大自然的气息。

五柞宫附近有五棵大柞树,树木都郁郁葱葱,覆盖了数亩土地。因为五棵柞树的缘故,因而得名五柞宫,是汉武帝的离宫之一。五柞宫的两边有青梧观,三棵梧桐树下,立有两个石麒麟。这是个游春的绝好去处。

汉武帝到了五柞宫游览,他流连在春天的景色中,在五柞宫一住就是几天。他本来年事已高,且连日游览,真觉得有些疲乏,就在五柞宫又休息一日,准备第二天回宫。

当时正值初春,尽管天气越来越暖,但夜晚时天气还是很凉。汉武帝禁不住夜来风寒,旧病复发,以至病入膏肓。他这次真的病倒了,在五柞宫长卧不起,再没力气返回皇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