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屋里,张桂兰把正在做饭的秦三柱喊来,又是一阵寒暄。
随后,秦远把两麻袋稻谷搬回屋里,轻轻打开,朗声笑道:
“爸,叫大全爷来筛稻种。”
秦三柱惊讶的长大嘴巴。
只一眼,他就知道麻袋里装的都是好稻子。
“这。。。这就弄到了,儿子,厉害!我这就去叫老队长。”
说罢,他飞快朝门外跑去。
选稻种最重要。
老头动作迅速,不多时,领了三个老人,一路小跑回来。
除了王大全,还有国槐爷和淮生爷,两位老人家同样也是种地一把好手。
几个老头一进门,眼里没有其他东西,直扑麻袋里的稻谷。
淮生爷抓起一把稻谷,摊开,细细观察,见稻谷粒粒饱满,一粒瘪的都没,顿时一阵兴奋。
“三柱去打一大盆水来。”
“诶。”
秦三柱马上拿来家里的大木盆,在里面倒了大半的清水。
接着,王大全从怀里掏出一包细盐,估一下水的重量,又细细朝里面加盐。
秦远知道这个。
盐水筛种法,劳动人民的经验之谈,很早以前就有了。
用来从已经收获的陈稻中筛选好稻种。
而且当下细盐不算贵,1毛5一斤,不要额外票证。
随着盐水化开,国槐爷、淮生爷,俩老头身子骨硬朗,抬起麻袋,分批次朝盐水倒稻谷。
盐水筛稻种快,没一会儿,便弄好了。
筛出的种子,再用清水洗去残留盐分,摊在几块打满补丁布上,放到外面晾晒。
歇息下来,秦远给几个老头散了排烟。
“哟,带滤嘴的好烟,乍一抽,还不习惯。”国槐爷笑说。
淮生爷惬意地点上烟,望向院里的稻种,眼里满是憧憬。
“这稻谷好啊,百五十斤,选出了130来斤稻种,比咱之前在秋收时选的种都好。
用它们育秧,来年指定有好收成。”
王大全把烟别在耳后,拍拍秦远肩膀,说道:
“这钱花的太值了,阿远弄来那么好的稻谷,肯定冒了很大风险吧。
好孩子,辛苦了。”
秦远挠挠头,露出憨笑。
一旁,秦三柱与有荣焉,笑呵呵道:
“稻种的缺口堵上了,好事!老队长,阿远带了瓶好酒回来,我下厨,待会我们好好喝两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