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回来。
也有了能力和时间,来尽力弥补所爱之人。
“段氏的淑女,朕亦有耳闻。”皇帝面带微笑地扯着谎,“赐婚不过是顺手可为,兄长这样的大的功劳,不封不赏实在是不合适。”
“而且朕已经替你想好了封号。昭昭之明,勇猛无敌,你为昭勇县侯。”
在爵位上,皇帝曾经是犹豫过的。
或者说,他犹豫了很久,有过各种担心。
作为一位有着弱小过去,至今还未掌握大权的皇帝,他总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担心,也总难以安心。
但太过顾忌,不能果断,只会让他越陷越深,无法做好当前想做的事情。
秦跃是良将,是能做实事的好臣子。
他应该给予对方应得的奖赏。
第22章
县侯。
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爵位。
顺朝的爵位分为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郡伯,县公、县侯、县伯,子,男十一等,还有若干荣职。
除了国公会封给太后皇后的父亲(如镇国公,承恩公)之外,郡伯以上基本都是宗室。
非宗室者,即使立了大功,也通常从县伯封起。
皇帝要是不要脸一点,连爵位都不用给,给个骠骑大将军的荣职,只添俸禄不给田地和封邑。
秦跃有些愣住,回过神来,也并无太多的喜色:“陛下,臣的祖父是江阴郡公。”
这是开国时,高祖赠予他曾祖父的爵位,还恩准四代不降爵。
他爹是世子。
虽说是打算退休后再承爵,但也已经够扎眼了。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为他能够得到应有的封爵,父亲仿佛已经决定不出任内阁首辅了。
所以秦跃想了很多借口来推脱。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皇帝似乎执意要让他当这个昭勇县侯。
果然,皇帝不在意地摆手:“你不是要成婚了么?到时候长子继承秦家的爵位,次子继承你的,多好。”
秦跃下意识地看自己的妹妹。
只见妹妹已然吃了半盘点心,对他们的谈话毫无兴趣的样子。
察觉到他的视线,秦玉逢抬起头,不在意地说:“陛下决定的事情,只要不是对民生社稷有害的,身为臣子就该顺从,不是么?”
“古语有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陛下是明主,你该担心的不是自己是否显赫,而应该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匹配这份恩赐。若是觉得受之有愧,那便加倍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秦玉逢并不觉得兄长推掉封赏就能降低皇帝的警惕。
他们家何止是有个江阴郡公。
她娘还是郡主,她也有个县主称号呢(先帝给的)。
他们最值得忌惮的,不是这些空有封邑而无实权的爵位,是“秦”与“唐”这两个姓氏所代表的权势与人脉。
皇帝听到秦玉逢的话,也十分高兴:“爱妃说的对,朕意已决,待会儿就命人传旨,到了夜宴上,叫那些宗室大臣,挨个给我们的昭勇侯敬酒。”
秦跃:“……”
他为什么会觉得皇帝是个好人?
明明聊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把他坑进社交地狱了??
皇帝见他苦着脸,十分抑郁的样子,缭绕在心头的阴霾散去些许,哈哈大笑起来。
是啊,他为什么要这么早地担心功高震主的事情?
无论是哪家的人,只要是人才,只要能为朝廷,为社稷做出贡献,他就没有必要吝惜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