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今天的肉好吃。”一个看着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端着陶碗,吃的一脸高兴。
家里其他人碗里都是一碗粟米加上几条晒干的小鱼,以及从菜园中摘来水煮的青菜,女孩碗里则没有鱼,而是切成小块的肉。
“我就知道你喜欢吃,这次换肉的摊主粮食要的是多了点了点,但我尝了尝,真的好吃。”
“她们说这个叫什么腊肉,还说都是瘦肉所以难啃些,让我多煮会儿。”
女孩美滋滋往嘴里塞一块肉,摇摇头。
“不难啃啊,也没有以前那些肉的臭味,好好吃呀,下次还找她们换吗?”
女人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不过想想今年,应该说不止今年,好几年前她家地里就开始比别人家多收粮食了。
女儿才这么点大,就知道琢磨这些有大用的东西,说不定以后还能琢磨别的。
吃肉就吃肉吧,家里还有粮食呢。
没搭理家里男人斜过来的不满眼神,女人冲着小女儿一点头,“行,下次还找她们。”
*
拿着白陶碗离开的季,心里激动的不行。这么好看的东西,就这么白白的给她了?
因为一直想着这只碗,所以差点耽误了拿鸡蛋换盐的事,快要离开集市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
等她回头去找那些专门跟人换盐的摊子,发现他们早就换完盐,收摊去看热闹去了。
这还是季第一次没办好阿母交待的事情,家里的盐都没了,空手回去肯定不行的。
没办法,最后她只好找了个熟人,以比平时略低一些的价格,把鸡蛋换成盐,红陶罐也在猎人的摊位那里换了几块零碎的兽皮。
大河族的陶罐目前确实不愁没人要。
她还记得那个小女孩说的话,“我们的白陶,暂时不会对你们的红陶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换红陶的人,不一定换得起白陶。”
“只这一个碗,就可以换大半袋子的粟。”寒枝笑着把白陶碗递给季。
“你今天说的话都很有意思,所以这个是送给你的。”
季愣愣的接过碗,白白的送给她?
大半袋子粟?那不是都可以买一个奴了?
不过族长好像说过现在买一个奴要花一袋半,买个隶倒是还可以。
“不过白陶最多明年就会贬值了吧,你要是想拿去换东西,还是早点换的好。”寒枝补充了一句。
季不太明白贬值是什么意思。
“物以稀为贵啊,好东西一变多,就不值钱了。现在一个白陶碗可以换大半袋粟,等到明年,大概就和你们的红陶罐一样了。”
这下季懂了。
她听阿母说过,大河族的红陶,是无意中被制作出来的。
一个聪明的族人从那个无意中诞生的作品,慢慢研究出了稳定生产的办法,靠着红陶,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大河族,逐渐壮大了起来。
红陶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被游商看中,带去了大城,给那些粮多地多的奴隶主们用。
过了好几年之后,大城那边才不再大量从游商那里换红陶。
游商这才不再做红陶的生意,变成大河族的人自己在集市上用红陶换些零散东西。
对于大河族来说,游商是他们成功崛起的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但除了游商自己之外,大河族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游商本人也并没有挑明这件事,因为从大河族制作出红陶开始,那里就成了她挑选的用来安置大部分奴隶的地方。
虽然大河族后来变得有点不一样,但是比起周围的那些部落,他们那里依然算是一个好去处。
游商从来都没有想过除了把奴隶们送去一个稍微好一些,略微会把奴隶当做人的地方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这些和自己出身一样的人。
奴隶当然不像那些人说的一样,只是牛马不是人,她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要吃饱了饭,奴隶也可以像平民一样说话,而不是整天呜啊呃嗯的连个完整的句子都难说出来,也不是什么所谓的天生蠢笨。
但游商同时也因为自己奴隶的出身,最后却摆脱了继续做奴隶的处境,而在很多时候,会对奴隶们有种愤怒的心情。
很多奴隶都认定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身份,经常懒得去做无谓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