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一个圆圈,问道:“玄龄,你可曾见过这些符号?”
房玄龄凑上前仔细观察,摇了摇头,面露疑惑:“臣从未见过。这些符号,似点似圈,不知有何用处?”
李世民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或许,是着书之人有特殊用意。”
他翻到新的一页,只见在一段文字的旁边,用小字标注着符号的解释——“句读之所,明意之始。”
他心中一动,尝试用这些符号来理解书中的内容。
当他读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在每个词语之间,都用一个圆点隔开。
他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断句,顿时感觉语句变得流畅易懂,含义也更加清晰明了。
“妙!妙啊!”李世民忍不住惊叹出声,声音中充满了激动。
他抬头看向房玄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玄龄,这些符号的作用,简直是匪夷所思!有了它们,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
房玄龄也尝试着用这些符号来阅读,片刻之后,他同样面露震惊之色。
他激动地说道:“陛下,此法若是能推广开来,必将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这对于天下学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福音啊!”
李世民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孟子》,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书籍,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有了这些书,有了这些符号,大唐的文化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这些符号……”李世民喃喃自语,声音戛然而止。
他抬起头,看向房玄龄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究竟是谁发明的呢?”
金吾卫们点燃更多火把,原本昏暗的房间顿时亮如白昼,照得那一箱箱书籍反射出淡黄色的光芒,如同金砖般耀眼。
李世民和房玄龄沉浸在发现“句读”的喜悦中,如同孩子发现了新奇的玩具,迫不及待地尝试着用这种新的方式阅读。
李世民拿起一本《尚书》,原本晦涩难懂的语句,在句读的帮助下,变得清晰易懂,他仿佛醍醐灌顶般,对书中所述的治国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忍不住朗声诵读起来,声音洪亮,充满力量,句读的停顿让他更能把握文章的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了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
“妙哉!妙哉!”李世民赞叹不已,他仿佛看到无数寒门子弟,因为句读而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大唐的未来,将因此而更加光明!
他激动地对房玄龄说道:“玄龄,有了此物,我大唐何愁不出人才!科举之法,可行矣!”
房玄龄深以为然,他抚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陛下圣明!以往世家大族垄断知识,寒门子弟难以出头。如今有了句读,读书识字不再是难事,我大唐的科举,必将兴盛!”
与此同时,陇西李氏的府邸内,家主李元胜送走了最后一批宾客,脸上的醉意也随之消散。
他步履稳健地走进书房,眼神锐利,哪还有半分醉态。
“阿泰,”他唤来一名身材魁梧的家卫,“今日宫宴之上,可打探到什么消息?”
阿泰躬身答道:“家主,今日陛下与房玄龄似乎密谋了许久,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小的听到他们提到了‘科举’二字。”
李元胜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科举……”他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他停顿片刻,语气坚定地说道,“去,安排一下……”
喜欢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请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