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赶忙行礼道:“父皇谬赞了,这都是儿臣和二弟以及众多大臣、商人、将士们齐心协力的结果,海外贸易能有如今的局面,离不开大家的付出呀。”
朱标也附和道:“父皇,如今海外贸易虽有成效,但咱们可不能懈怠,还得继续扩大规模,加强管理,让它为大明带来更多的好处呢。”
朱元璋点头道:“嗯,你们有此想法甚好。
不过随着贸易越做越大,海上的安全也得更加重视起来呀,那些海盗之类的,可得想办法狠狠打击,不能让他们坏了咱们的好事。”
朱宇回道:“父皇放心,儿臣已经和水师那边商议过了,准备扩充水师规模,加强海上巡逻,同时让出海的船队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多管齐下,定能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
朱元璋满意地说道:“好,你们做事朕放心。
还有啊,这海外贸易发展起来了,咱们大明内部也得跟上步伐,像那工坊的生产、道路的修缮等等,都要配套完善起来,这样才能让整个大明都因这海外贸易而繁荣昌盛呀。”
朱标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和兄长会尽快安排下去,督促各地官府重视起来,让工坊提高产量,保证货物供应,同时修好道路,方便货物运输。”
从宫中出来后,朱宇对朱标说道:“二弟,父皇的提醒很是及时呀,咱们确实得把国内这一块好好抓一抓了。
我想着先从工坊入手,如今海外对咱们大明的丝绸、瓷器需求大,得让工坊改进工艺,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才行呢。”
朱标点头道:“兄长说得对,咱们可以召集各地工坊的匠人们,让他们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工艺,朝廷也可以给予一些奖励,鼓励创新嘛。”
两人说干就干,很快便召集了京城以及周边地区的工坊匠人齐聚一堂。
朱宇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众多的匠人,拱手行礼后说道:
“诸位师傅,大家都知道,如今咱们大明的海外贸易日益兴盛,对工坊所产的货物需求量极大呀。
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把咱们的丝绸织得更精美,瓷器烧得更精致,产量也得提上去,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银子,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起来,也让大明更加繁荣。
大家若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改进的工艺,都可以说一说呀。”
一位老丝绸匠人站出来,说道:“大公子,咱这丝绸要想更精美,得在丝线的选材和染色上下功夫呀。
我前些日子试了试,用一种新的植物染料,染出来的颜色格外鲜艳且持久,就是这植物不太好找,若是能大面积种植,那丝绸的色泽就能提升一大截了。”
朱宇眼睛一亮,说道:“老丈,这可是个好法子呀,您说说这植物叫什么,咱们可以安排人去试着种植呀。”
老匠人说出了植物的名字,朱宇赶忙让人记下来,又说道:
“诸位师傅,像老丈这样肯钻研、有创新的做法,朝廷是大力支持的,往后若是有好的工艺改进,能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朝廷定会给予重奖呀,大家都要积极开动脑筋啊。”
众人听了,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匠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各种改进工艺的办法。
而朱标则负责去督促各地官府修缮道路,他来到一处县衙,对县令说道:
“刘县令,这道路可是关乎着货物运输的命脉,如今海外贸易发展,货物往来频繁,你们这儿的道路可得尽快修缮完善,若是耽误了贸易,那可是失职之罪。”
刘县令赶忙回道:“太子殿下,下官明白,只是这修缮道路需要不少银子和人力呀,下官实在是有些为难。”
朱标皱了皱眉头,说道:“银子方面,朝廷会根据情况适当拨付一些,你也要发动当地的百姓,让大家出份力,共同把道路修好,这可是造福一方的大事,你要用心去办。”
刘县令连忙应道:“是,殿下,下官这就去安排,定当全力以赴,尽快把道路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