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清朝禁卫军 > 第80章 大发展(第1页)

第80章 大发展(第1页)

“今天公元1903年8月1日,我在大清的东北见证了地方政府第一次发行货币,虽然这个不被他们称为货币,但却在行使着货币的一切权力,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这是地方政府为了突破金融束缚的一次伟大尝试,我们视目以待,这个所谓的‘货币’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摘自《字林西报》东北特派记者成实的评论员文章。

“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地方政府居然发行货币了,哦不,他们不管这个叫钱,叫国家建设债券,这在以前的大清朝是无法想象的。东北率先发行了大清朝地方政府第一版货币,或者说是债券,其它省份会不会跟进。朝廷今天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明天还会不会有什么动作呢?这是所有大清子民都关心的问题。”——摘自上海《申报》记者余北风的文章。

“大清满洲地区开始发行了一种叫‘国家建设债券’的类似货币的债券,虽然它不是真正的货币,但是却在行使着货币的一切权力,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会被‘扶正’的。当然,这不是我想说的,我真正想说的是,满洲地区发行货币,这说明满洲经济有了自己造血的功能,拥用丰富的资源和全国源源不断涌来的人口,满洲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十年内不可限量。”——摘自日本《朝日新闻》常驻满洲朝阳县记者船木正之的“满洲快报”。

东北发行货币,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其它省份也想试着发行债券,但没有想到东北的动作这么快,就仿佛是他们早就做好了发行的准备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东北走在了其它省的前列,如果朝廷没有什么反应,其它省也将陆续开始发行自己的地方债券,东北的国家建设债券在老百姓心中的认可度非常高,纸币票面精美亮丽,硬币设计也非常的实用。由于平时的交易大部分在十两以下,所以老百姓平时用的都是硬币,这和以前用铜钱没什么分别,而且比以前更好计算了。

最近德国和美国都在朝阳设立了领事馆,两国的领事也同时见证了东北发行的新币。当两国领事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最近发行的新币自然而然的成为他们最关注的话题。

美国驻朝阳的领事凯奇手里把玩着一枚100文的硬币对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说:“看到了吗?多么精美,多么漂亮,像个艺术品,我们两国培养了一个新的对手。”

乔纳斯喝了一口咖啡:“对手和朋友在瞬息间转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结交。目前东北的实际管理者戈辉,他很了解德国和美国,他认为他和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和德国和美国走在一起。”

凯奇点头认可乔纳斯的话:“关键是他会一直和我们站在一起吗?万一有一天他不选择和我们一起站队,或者说他不小心站错了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益损失。”

乔纳斯把身体向后仰靠在沙发上,头向着天花板:“我不相信他将来能有实力进攻德国,也不相信他们将来有实力进攻美国。”

凯奇笑了:“我也不相信,打死我也不信。”

两个人一起笑了。虽然不信,但他们还是如实的把东北发行新货币的事向各自的国内做了如实的汇报。

俄国和日本也分别接到了各自情报系统发来的情报,东北独立发行货币了。

两国的反应不尽一样。俄国就像不知道东北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发行货币一样,没有发表任意见。实在让人不可理解。

而日本的桂太郎政府却不一样了。桂太郎把东北发行货币一事拿到内阁会议上进行讨论,显得相当的重视。东北发行货币对以后日本在东北的利益有何影响。他还特意把《朝日新闻》上的一篇“满洲快报”拿出来读给大家。希望元老们能给他一个很好的建议。而内阁中的元老们各执一词,一时间谁也不能做出一个合适的对策,最后只能先等等看,看东北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到时候再做新的打算。

戈辉和他的兄弟们可没心思去管日本人的感受,拿戈辉的话说,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一门心思大搞工业农业教育大跃进”,即使是拔苗助长,也再所不惜。

戈辉发行国家建设债券的第一天就派人给载沣和慈禧太后分别送了一千万和三千万国家建设债券,让载沣和慈禧太后零花。十天后就送到了慈溪太后面前,看着眼前那精美的纸币和金属钱币,慈溪太后也从内心中佩服戈辉,小小年纪还真不简单。不过,慈溪太后也想看看这个所谓的“国家建设债券”到底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当钱花,老百姓认不认账。

其实,戈辉给慈禧太后三千万还是另有目的,连慈禧太后都花国家建设债券了,全国老百姓自然也不在话下了。如果慈禧也能看到这一层,那她一定会气晕的,戈辉胆大包天居然连我都敢利用。但慈禧没有看出来戈辉的用意。这也是为什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家建设债券不光在东北三省流通,甚至还在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蒙古等地流通。而且老百姓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币值也相当稳定。后来就连官府收税也开始收国家建设债券了。这是戈辉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是一年以后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通行东北所有地区,就连俄国人管辖的地区也开始用国家建设债券来买卖商品支付工资。东北银行把票号式的分行开遍了朝阳和锦州港区多个地方,也开始向关内转进。

紧接着东北三省总督衙门又宣布成立了很多个机构。

在锦州港区成立“东北商品交易所”,所有的商品交易,不光是东北的,全国各地,还有外国的商品,钢铁、铁矿石、石油、小麦、大豆、玉米、黄金、白银等都在这里使用国家建设债券进行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等锦州港一期完工,这里的交易将变得更便利。

成立了《东北商报》、《朝阳日报》、《禁卫军报》等三家官办报纸。

成立了东北工商总局,统一管理和登记东北所有的工商企业。

同时责令东北劳动总局和东北公共安全总局,同民兵预备役部队一起,负责统一管理和登记东北的劳动人口,为将来实行户籍和身份证制度打下基础,也为将来的征兵工作提供数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