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沿街随便看了看街道两旁的店面,各种各样的商品很多。载沣随口问紧跟在身边的张紫云:“张会长,你们八角台镇有多少家商户啊?”
一直半弯着腰跟在载沣身边的张紫云,听了载沣的问话,他的腰连忙更弯了:“回王爷的话,一年前有五十多家,自从禁卫军驻扎在八角台后,对八角台的生意照顾颇多,现在商户超过百家了,一共一百二十三家。”
载沣点点头,扭头看戈辉,发现戈辉此时在最后面呢,正在和韩福说话呢。载沣也没再找戈辉,于是继续对张紫云道:“看来禁卫军给八角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呀。”
张紫云连忙点头弯腰:“是啊,自从禁卫军来八角台后,就再也没有土匪袭扰过八角台,反而多个土匪被禁卫军消灭了。禁卫军从不拢民,在店里买东西从来都是照价付钱,买卖公平,仁义得很呢。”
载沣点了点头:“难得有这样的军队。”他沿着街道一直向前走,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他在一间杂货铺子相中了一个造型很好看的布老虎,拿在手里好半天,然后又放下了,铺子的主人马上走过来,拿起布老虎:“王爷喜欢,就送给王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载沣淡淡一笑:“这不好吧。”
铺子主人马上接口:“草民愿意送给王爷您。”
载沣笑了:“好吧,我收下了。”说完继续走向另一个铺子。
载沣一边走一边问张紫云:“张会长,八角台镇的名字从何而来啊?”
张紫云连忙回答到:“前边不远处的街角有一块八角形的青石台,八角台镇的名字就源自这里。”
载沣听后,立即产生了去看看那个青石台的想法,于是直接向前边街角的青石台走去。
铺子主人因为王爷收了他的布老虎高兴得千恩万谢,不住的向载沣的背影弯腰。
戈辉从后面走过来,随手掏出十文钱来,放到铺子主人手中:“不用找了。”
戈辉的这一行为,韩福深深的看在了眼里,心中暗暗佩服,难得有这样的将军,八角台的老百姓一定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载沣大体上把八角台镇走了一遍,老百生穿着虽然不像京城那样好看,但都很干净,老百姓的精气神也很好。老百姓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基本上没有破损的房子,街道两旁店里的商品很多,说明商业在八角台还是很发达的。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乱世,还能有这样一个安定祥和和小镇,真的十分不容易。这里除了八角台商会管理有方之外,禁卫军的存在也一定有非常大的关系。
时间已近中午,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八角台商会在八角台饭店设宴,宴请载沣王爷一行人。载沣的卫队就不能参加了,他们都在韩福的带领下回八角台军事基地吃中饭,王爷这时的安全由禁卫军临时接手。
八角台饭店是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产业,原来不这么大,自从禁卫军来了之后,看禁卫军的基地不断的扩大,他也决定把自己的饭店也扩大一下,现在比原来大了三倍,生意居然和原来一样的好。
在入席之前,张紫云为载沣介绍了八角台商会的主要成员,载沣和他们都简单的寒暄了几句。
这时戈辉走上前来:“王爷,难得您来一趟,让八角台饭店蓬荜生辉,不如王爷留书一幅,让八角台的百姓荣耀百年如何啊?”
这样的话,张紫云是有心说,而不敢说。现在戈辉帮他说出来了,张紫云对戈辉真是感激不尽。
载沣听了戈辉的话,又看到八角台老百姓的一腔热情,他还真不好推辞了:“好吧,那就留书一幅?”他求证地看了看戈辉。
戈辉朝周围的人大声道:“还愣什么,笔墨伺候,记住要用最好的熟宣。”
很快就有人把笔墨纸砚备好了,戈辉看了看张紫云,张紫云心领神会,马上亲自为载沣铺好上等的熟宣,又用镇尺压好四角,并亲自为载沣研墨。
载沣自幼在王醇亲王府中学习书法,多年下来,虽然不敢自称是书法大家,但书法的造诣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张紫云研好了墨,载沣拿起大毛笔,饱蘸墨汁,一边思索着该写点什么。突然一念闪过脑迹,于是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写下了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八角青台,安定祥和”,然后又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再盖上自己的私章。
众人皆夸载沣的字有“癫张醉宿”之风,赞美之词铺天盖地而来,弄得载沣哭笑不得,不过是写了副字,就闹成这样了。载沣把目光投向戈辉,希望戈辉能帮他解围。
戈辉心领神会,马上开口道:“大家静一静,到了该入席的时间了,王爷千岁还没吃中饭呢,我们大家入席吧。”
喜欢禁卫军请大家收藏:()禁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