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载沣在食堂门口听到了禁卫军士兵唱歌。今天早上战士们唱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有个道理不用讲》,还有《小白杨》,这三首歌战士们反反复复的唱了有三遍。载沣第一次听这样的歌,好像不是在唱,是在吼,是在比赛似的吼,不过挺好听的,歌词内容很朴实,既浅显易懂,又十分有新意,载沣很喜欢。第一首歌唱的是军人的纪律和军法之类的,这个居然也能当歌唱。第二首唱的是军人的责任。第三首唱的是军人的生活,是站岗的士兵的生活。
载沣、小德张、增祺、刘守信,还有载沣的卫队,都在基地大食堂吃的早饭。他们吃的和战士们吃的是一样的,都是白米粥、馒头、萝卜咸菜、土豆、白菜。
戈辉解释说:“这就是禁卫军的早餐,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在这里吃饭,都吃的是一样的东西。禁卫军实行官兵平等政策,军官除了指挥打仗和训练以外,和普通士兵是一样的,不搞特殊化。”
不过,载沣等人吃着这样的早饭,居然也觉得很好吃了,一点也不比在王府里头吃的,在宫里头吃的山珍海味要差,反而更好吃。和这么多士兵一起吃早饭,感觉真的不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戈辉站起来告诉所有正在吃早饭的禁卫军战士:“士兵们,从北京来的醇亲王爷今天和我们一起吃早饭,王爷说‘我们的早饭非常好吃’。”
戈辉的话音刚落,所有在吃早饭的禁卫军战士立即起立,异口同声地说:“欢迎醇亲王来八角台。”
这下载沣不好不站起来说两句了,他站起来,看了看在座的其他人,又看了戈辉一眼,然后也学着戈辉的口气微笑着说:“士兵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吃早饭,我来到八角台,感觉像到了另一个国家,有点我刚到德国时的感觉,我很喜欢这里。”这是载沣的心里话,他在八角台看到了德国军营的影子。
这时有些胆子大的战士开口道:“欢迎王爷常来八角台。”
载沣笑了:“谢谢大家,如果有机会,我会常来的。”当然这是客套话,不过后来他还真的就住在禁卫军的基地里了。当然了,那是清朝灭亡后,载沣一家被戈辉接到了奉天,后来他主动提出全家搬到八角台,于是从那时起,他就长住八角台了,成了八角台的基地司令了。
今天的早饭,载沣吃的很开心。早饭过后,他旁听了戈辉主讲的一堂名为“德国崛起”的课。在长达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戈辉从经济、教育、科技、军队、皇权等多方面阐述了德国崛起的过程。德国崛起的过程就是德国统一的过程。戈辉详细阐述了德国对统一的渴求,为了统一而做的多方面的准备,以及为了统一而打的每一场仗。戈辉没有对战争过程进行详述,而是着重的讲了为了打仗是怎样进行融资的,而不是怎样提高税收,为了打仗是如何处理国际间的关系,如何远交近攻,合纵连横。并把战国时代秦国的统一过程也拿来做比较。一个时辰的时间里,所有人听得都如痴如醉,时间到了都不想离开,还想让戈辉继续讲,再更详细的分析一下。但下课的时间到了,还有别的事情呢。
听完了课,戈辉带着载沣等人去参观士兵宿舍。禁卫军现在的士兵宿舍最多能住十五人,但只住十二人,这样会非常的宽松,战士们也会觉得很舒服。宿舍里分成两部分,一边是火炕,一边是室内活动区,有十套桌椅,桌子上有战士学习用的鹅毛笔和砚台,还有裁好的白纸。还有十二套柜子,用来存放战士的私人物品。室内所有的摆设都井井有条,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戈辉虽不要求叠成后世解放军战士那样的豆腐块的样子,但也必须向豆腐块无限的接近。载沣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军人宿舍,这可比载沣卫队的士兵强了不下百倍。一切都是那样的规整,切都都是一尘不染。载沣实在想象不出,禁卫军是怎么做到的。他看到了贴在墙上的《禁卫军军人内务条例》,对内务的要求写的非常详细,对照着条例,载沣再次查看了一下战士们的内务,全部合格。载沣接连抽查了十几个士兵宿舍,都是一样的。不光载沣佩服,小德张,增祺,刘守信,还有卫队长韩福,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完了士兵宿舍,戈辉带着载沣等人参观基地。现在八角台基地有一千间士兵宿舍,二十个大食堂,五百间军官宿舍,十个随营军校教室,二十个地下仓库,一个基地司令部,一个基地后勤住宅区。对军官宿舍区,士兵宿舍区,食堂,司令部,随营军校教室,后勤住宅区,射击训练场,大操场,巷战训练场,常规和体能训练场,格斗训练场等都进行了一一的介绍。戈辉今天就像一个带团的导游,带着一帮参加“军营一日游”的游客们参观军营。载沣在德国也参观过德军的军营,虽然没有德国军营那样设施全面,但花样已经很多了,这让没有在军营里生活过的载沣惊讶不已。让从军多年的刘守信和韩福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完了这些,载沣不禁问道:“建这个基地,没少花钱吧?”
戈辉点点头:“都是八角台老百姓帮忙建的,钱是没少花,但也没花多少,都是老百姓和八角台商会出的钱。我们负责保护他们不被土匪欺负,大家各取所需。”
载沣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老百姓帮你们建基地也是有目的的。”
小德张也开口道:“防范土匪只是第一,另外一点,也是老百姓愿意帮你们,否则你们还是建不成基地的。”
戈辉点点头:“确实是这样,老百姓是很热心,不过,我们也尽职尽责,自从我们建了基地后,就再也没有土匪来袭扰了。”
不过,增祺和刘守信可不相信戈辉的鬼话。这么大的基地,老百姓得出多少钱啊,醇亲王久居王府,小德张深居宫中,他们对钱没有什么概念,花钱也是以百两银子起步的,所以才会信戈辉的话。增祺和刘守信这些年带兵打仗,天天为钱发愁,他们可是深知多钱少能干多少事,这么巨大的基地,花的钱一定是海了去了,从这一点看,戈辉很有钱,一个从天津武备学堂出来的学员,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财力,那么,戈辉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着实让增祺和刘守信头疼。
不过,话说回来,能建成这样的基地,不用让士兵住帐篷,还真让人羡慕啊。增祺和刘守信也只能羡慕,他们想建这样的基地,也没钱建啊,总不能自己掏钱建吧,像戈辉这样,除了老百姓帮忙,还有八角台商会捐钱建之外,自己也一定没少掏钱。自己出钱的事,增祺和刘守信是绝对不会干的。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到要吃中饭的时间了,戈辉带着大家回到基地大食堂门口。训练了一上午的禁卫军战士们再次回到食堂前,又开始唱歌了。这次唱的是《亮剑》和《说句心里话》,还有《咱当兵的人》。这几首歌,载沣更喜欢听,第一首让载沣热血沸腾讲的是军人上战场打仗的事。第二首让载沣等人第一次听到军人的心声。第三首,让载沣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军人。三首歌的歌词同样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也同样非常好听,很多载沣卫队的士兵甚至都想学唱了。
午饭明显要比早饭丰盛,虽然依然有土豆白菜,萝卜咸菜,豆腐,但又多了炒肉,还有一个汤,基本上是六菜一汤,训练了一上午的士兵们,吃的很香。
戈辉给载沣介绍道:“我们每天中午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伙食,肉是我们自己养的家畜家禽,这样就能省出来很多钱,现在禁卫军就是缺钱,所以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既能保证士兵们能吃的好,又能少花银子。”
载沣和小德张算是明白了,戈辉这账算的可真精啊。不过,增祺和刘守信,还有韩福却不这么想,这样好的伙食,光靠省钱是远远不够的。
吃过中饭后,稍做休息,然后在大操场举行了四千人的阅兵式。
四千多人,每一百人站成一个方队,站成四十个方队,整整齐齐的排成长长的一排。每一名战士都身穿八旗兵的军服,头戴八旗兵的帽子,手里握着他们根本看不上眼的仿德国1888式步枪,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一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