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每天规律的生活中,他们迎来了第一场大雪。伐木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
雪是晚间下的。
第二天早晨就已经快到膝盖了。
北方的雪下的猛烈而直接,虽然在这之前已经下过两场了,但是这场雪尤其大。
不过再大的雪也不能妨碍上工,今天的上工铃也照常响起。
刘嫂子一边烧水一边絮叨着担心,这样的天气做工,不仅冷而且容易出意外。
两人正说着,杨书记就拿着个超级大的扫帚一边扫着雪一边走。
“杨书记,先别干了,快进来喝点热水暖和暖和。”
杨书记带着帽子,眼睛上结了一层冰霜,嘴里吐着白雾:“就快扫到头了,扫出道儿来你们来回走方便。”
明珠没说话,开始点火烧水,这么冷的天,多少热水都是不够的。
明珠烧了一大锅的水,又往锅里扔了一包干姜和一把花椒,等水翻腾了差不多二十分钟,才把火撤掉。
让刘嫂子拿来两个挑水用的水桶,把锅里的干姜花椒水全部舀到水桶里,又从烧炭的坑里扒拉出几块烧好的炭,放在一个破旧的小铁锅里,抱着瓦罐,背着水舀子和一打碗,迎着漫天的飞雪往南洼村的工作地走去。
一路上冷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在满目银白的世界里,兀立着白雪皑皑的干瘦树枝。
地上的积雪非常厚,脚下一直“咯吱”个不停,后面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明珠走的很稳,走在杨书记和刘嫂子前面,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脚步坚定。
即便道路难行,三人也很快就走到的施工地。
一场大雪,让本就辛苦的工作干起来更加困难,所有人都缩着脖子搓着手,在雪中打着摆子。
尤其是扛木头的,路本就不好走,扛着木头踩在雪里,脚上直打滑,走的趟数多了,脚下的路雪混合着土,泥泞不堪。
风雪打眼,刘嫂子在模糊的视线里艰难辨认,才终于找到了杨志文的身影。
“孩儿他爹,快歇会儿吧,让大家喝点儿热水暖暖身子!”
杨志文扛着木头,走路直打滑,忽然听到自己媳妇的喊叫,抬起头四周张望了一下,果然就看到了风雪里熟悉的身影。
“哎呀,我家燕儿来了,快,先停下,你们嫂子给咱们送热水来了!”
南洼村的人一听,立刻放下手头的活儿围了上去。
刘嫂子看着脑袋上冒着白气的男人,气的上去就拧耳朵,“你个虎玩意儿,这么冷的天不知道戴帽子,就这么光个脑袋,咋不冻死你呢!”
杨志文被骂的有些冤:“哎,那不是新来的小崔知青,穿的少,脸上耳朵上都被冷风呲出泡了嘛,我看着不落忍,就把帽子围脖给他了。”
刘嫂子看着站在外围的崔福春,脑袋上的正是孩儿他爹的帽子,脖子上的围巾是她拆了大柱穿小了的毛裤给织的。
崔福春听到杨志文的话,立刻向刘嫂子道歉:“对不住啊,嫂子,杨大哥都是为了照顾我,我这就把帽子围脖还给大哥。”
刘嫂子看着他脸上冻出的水泡和哆嗦的身体,叹了口气,止住了他摘围巾的动作:“行了,别折腾了,一冷一热的再感冒了。”
崔福春眼神中带着感激,红着眼眶点了点头,“谢谢大哥,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