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章节开始:
"肉的?还是素的?"
子淳解下腰间的长剑,放置于左手边的剑架上,端正地坐在帝座之上,静静等待若轩等人完成最后的校验。
实际上,他们已重复核对过无数次,但依旧遵循旧例,进行最终一轮的复查。
此刻,子淳注意到一些柱下史从腰间取出捆扎整齐的数十根细竹棍,对照面前的简牍,排列出不同图案。
这就是古代用于计算的算筹吧?……子淳回想起过往的知识,惊叹秦代数学已达到近似后世初中水平。
不仅有倒序的九九乘法表,还出现了类似鸡兔同笼的应用题以及分数运算。诸如"合分"、"减分"表示分数加减;"乘分"、"约分"指分数乘除;更有"课分"、"平分"涉及分数大小比较和平均值……
难怪秦国每年都能完成细致的统计数据报告……子淳轻点了点头,随意抽取一份草纸,开始草拟新的教育推广方案,并构思着发明算盘,以简化各类运算,哪怕是烧水等基础计算也能便捷处理。
尽管岁月流逝,小学时背诵的珠算口诀大多遗忘,但他仍记得基本用法。
喧闹渐止,子淳将草纸收进木匣,重新端坐恢复仪式状态。
首先由负责粮饷的内史汇报去年财政状况。驻军总计三十五万,耗费八百万石粮食,转运花费十一亿钱币……这里提到的是戍卒即营地固定士兵,多数轮换服役者居家耕种自给。
此外,秦军甲胄兵器由朝廷供给,而衣物鞋袜需自行配备。
全国官吏薪俸按半两计共二十亿钱;皇室费用为十八亿钱……
后者的主体支出主要用于皇帝寻访仙术和咸阳宫众多侍妾开销……
赋税总收入则约为六十四亿钱,其中二十四亿源自少府管控的盐铁资源收益,这表明即便动用私人财产,皇室也难以完全补足国库赤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听着若轩陈述数字,子淳内心波澜起伏。
未来历史中的皇家往往依靠财政拨款维持开支,而在现今情形下,却要借助君主私产来平衡亏空……
然而这是由于当下时代关键生产资料如盐铁业归属君权的原因。
汉武时期能够大规模征讨匈奴,得益于将此类收入纳入官方体系的结果。
到了后来由于所谓的‘与民争利’争议,加之产品品质差等问题,官方经营逐渐转向民间……
乃至盛朝年间竟出现怪异情况:国家安定人口增长,可政府所征盐税竟然逐年下降!
看来百姓口味变得清淡极了呢!
在子淳看来,“与民争利”需要先明确“民”的定义!
辛苦劳作于田野间的农夫们算是民众吗?
明显不算!
那么真正的“民”是谁便显而易见了。
在此社会架构里,并不是皇帝攫取得多就会减少农民所得。
实际情况是,无论哪方掌控更多资源,底层劳作者终究无法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