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定当全力以赴,筹备好此次科举,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道:“房爱卿,你觉得此次科举可邀请哪些贤能之士担任考官?”
房玄龄思索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可邀请一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担任考官。比如,大儒王通,他的学问和品德皆为世人所称道。还有,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他为官清正,且对人才选拔有独到的见解。”
李世民点头道:“好,就依你之言。那对于考场的设置,你们有何想法?”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考场应设置在宽敞、安静之处,以便考生们能够专心答题。同时,要加强考场的安保措施,防止外人干扰。”
李世民满意地说道:“不错。还有,对于考生的食宿安排也不可忽视。要确保他们在考试期间能够安心备考。”
三人又就科举的诸多细节讨论了许久,直至日落西山。
“房大人,今日与您一番商讨,本太子心中明朗许多。科举之事,定要筹备周全。”李承乾说道。
房玄龄拱手道:“殿下用心,大唐幸甚。”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承乾,此次科举筹备,你当尽心尽力。朕对你寄予厚望,望你能为大唐选拔出真正的贤才。”
李承乾恭敬地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房玄龄也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聪慧勤勉,此次科举筹备定能圆满完成。”
李世民微微颔首,又道:“科举之事,关乎国家兴衰。朕当年征战四方,深知人才之重要。如今大唐初定,正需大量贤能之士来辅佐朕治理国家。”
李承乾认真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想起自己曾经读过的那些史书,上面记载着历朝历代因为人才辈出而繁荣昌盛,也因为人才匮乏而走向衰落。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次科举筹备好。
“父皇,儿臣觉得,除了考试科目和考官选拔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宣传方面多下功夫。让更多的学子知道这次科举的重要性,吸引他们前来参加。”李承乾说道。
李世民点头道:“嗯,有道理。那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说道:“儿臣想,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宣传科举的好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让各地的官员推荐优秀的学子参加考试。”
房玄龄补充道:“殿下所言极是。还可以派遣使者到各地的学府去宣传,鼓励学子们积极备考。”
李世民笑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承乾和房玄龄忙碌地筹备着科举。他们一边挑选考官,一边制定考试规则,还要安排考场和考生的食宿。虽然工作繁琐,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大唐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