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统军,可并非隋炀帝那种又菜又爱玩的皇帝。
他立即采纳了陆绩的建议,下令于禁、张飞、朱桓三将率军向北三十余里,暗渡辽河。
同时下令鲜卑、乌桓、高句丽等仆从军猛攻辽东壁垒。
仆从军的死活,对诸葛亮而言根本毫无影响。
他们对外征战的死伤,根本不会在战后的功绩考核上有多少影响。
可以说,只要打赢,这四万仆从军就算是死绝了,在战后都不会多记一笔。但要是打输了,这四万仆从军的死伤,立即就会被史官记上,写下辽东之战,宋军伤亡惨重,被斩首数万级。
所以,这四万仆从军虽是佯攻,攻势却十分猛烈,直接吸引了辽东守军的全部注意力。
守将只以为宋军正欲全力猛攻壁垒,根本没想到,这种强大的攻势,居然只是一次佯攻,是为了掩护其主力暗渡辽河。
这也是割据诸侯永远不能拥有的王朝气魄。
作为一个割据势力,完全没法想象,敌军居然对数千人的死伤都无动于衷,用这么大的伤亡代价,只为了迷惑视线。
毕竟对一个割据势力而言,几千精兵的损失,就足以伤筋动骨,甚至导致一个势力从此的衰败了。
等斥候发现宋军主力三万人从北方渡过了辽河,正向襄平急趋而去,辽东军主将公孙恭彻底震惧失去了理智。
其太清楚襄平如今有多空虚,作为苦寒之地的割据势力,公孙氏能拿出五万精锐步骑守辽河已经是竭尽全力。
襄平只剩下了数千禁军以及一群临时征集的乌合之众,但里面却有着公孙氏在辽东搜刮多年的财富以及供应整个辽东军队的粮草。
就像宋室君臣所预料的一样,公孙氏自恃其强盛,欲坚守待雪,根本就没想过预先弃城而走,所以没有转移粮草到南方。
这使得他们根本不敢放弃襄平,若是襄平被夺,支撑公孙氏霸业的数万军队就不战而溃了。
于是公孙恭惶怖之下,仓促率军迎战于禁、张飞、朱桓等人。
而过程没有任何值得多说的。
偏鄙之地的割据势力,如何敌得过中原训练有素的精锐王师?
宋军全是身材高大的职业武夫,又甲械精好,训练有素。
主将张飞虎烈过人,也不是公孙恭这种庸才可以比拟的。
张飞统帅的虎狼之师,和公孙恭统帅的偏鄙军队交锋,结果就是注定的。
张飞、于禁、朱桓等人渡河之后,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
张飞喜而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
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
贼退保襄平,于是宋军遂乘胜进围之。
宋军三月进兵,五月抵达辽水,六月就顺利围攻上了襄平,进度可谓极快。
百日平辽,并非不可期。
至此,公孙氏已经是彻底大势已去,难以对抗十万宋军王师。
唯一令诸葛亮忌惮的便是辽东的暴雨,时值六月暴雨倾盆,而合围未成,诸葛亮深忧敌军出逃。
因而公孙康所部士兵出城放牧、樵采,诸将欲攻之,诸葛亮皆不允,谓诸将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
而朝廷闻辽东暴雨,亦有人再请召回诸葛亮。
只不过朝廷如今主战派掌控了朝堂,张昭就直接批复:“诸葛亮临危制变,公孙康指日可擒矣。”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