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虽然比较淳朴,但并不愚昧,他立即接着回应道:“父亲是教导儿臣,要用大型器械生产出更多的财富,才不会使民间百姓穷困。”
孙策实在是没有意愿去管几百年后子孙的福泽。
“没有百姓民不聊生,这些公侯就算造反,亦可轻易平定。当民心在宋,你就算一次夺爵两百名列侯,他们亦只能引颈就戮。”
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百年之后,就算要衰退,那也是得耗时几代人。
天子不需要太有才华,他太有才华容易傲慢轻物,自以为天下人都不如他,所以听不进去劝谏。最典型的就是杨广。
况且宋室以制度治国,孙策也不希望天子太强势,把个人私欲凌驾于整個国家之上。
其二是,太子这容易被人影响的性子,也能更好的继承自己的大政方针,沿着自己设计的帝国方向走下去。
经纬天地曰文;
当宋室已经不能给百姓创造福祉,使得天下穷困,那就退位让贤吧。
孙策现在的心态无疑是很好了,凡事只要豁达的去看,都能找到积极的一面。
但儒家为了维护统治,或者说士大夫们设计不出来更好的政治社会,所以就抛弃了礼记·礼运·大同篇里面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放弃了男女老弱皆有小康生活的理想,选择了天下同贫,重本抑末。
太子如今的这个性格,有利有弊,孙策觉得是利大于弊。
公元第二十个纪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又怎么能指望公元第二个纪年找到方法?
所以孙绍说道:“如今开元盛世,有天下无穷人之称。儿臣必继父皇之伟业,迈文景之治世。尽天下之智计,发展百姓之民生,使天下黎庶,皆温饱无忧。”
慈惠爱民曰文;
博闻多见曰文;
能定典礼曰文;
经邦定誉曰文;
修德来远曰文;
化成天下曰文;
声教四讫曰文;
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
这六十八个字,可谓是对皇帝一生最高的评价了。
所以李世民戎马一生,最后心心念念的想要一个文皇帝称号。
孙策素来与李世民相较,这方面自然也是不愿落于其后。
他可不想跟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赵武帝石虎之流混在一起。
不过孙策不想武功方面的事情,可不代表他朝廷里的这些大臣们不想。
朝廷改元以来,休养生息近十年,已经很久没有对外发动过战争了。
上一次大战,还要追溯到凉州之战,周瑜带着十万大军一举拓土四千余里,羌胡故地自西海而东,十余郡皆为宋室所有。
周瑜带着精兵行军一年两个月,征程八千里,一举覆灭了在凉州兴兵三十多年的韩遂。
再之后,就只是小规模用兵了。
陇西都督府的都督徐晃只带了八千余精兵,深入羌地两千余里,一举覆灭马超余部,斩首马超并其妻女两百余人。
陆逊率军五千以及征调西域各国三万联军,击败了康居,斩首其王,悬首北阙。
这两场战事虽然打得十分精彩,可对中原上朝而言,甚至不足以纪录。
在朝廷眼中,这是绝对意义上的两场边境战争。
打赢了是理所应当;打输了,那是主将无能,等着被弹劾问罪吧。
甚至他们连粮草都没有向朝廷请求。只用的是本地边疆的存粮。
而凉州由于三十多年的战乱,人口锐减,导致的当地良田极多,百姓极其富庶。
所以当地士卒盛赞:“土沃物繁而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