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霸王茶姬创始人 > 第317章 赵国的宿命沙丘之变(第2页)

第317章 赵国的宿命沙丘之变(第2页)

让宋军在河北境内肆虐半年,而自己毫无处置,岂不处于反应迟缓的情况?恐为天下笑。

袁绍遂依托自己的经验,两者建言皆取其中,说道:“大司农之言亦有几处在情理之中,我若无强军应对,任由宋军攻城略地,其军如何会止步于渤海、河间两郡境内?其看我全无反应,恐必得寸进尺,继续攻略其他郡县。”

“可令幽州精兵两万南下,自易水进军,夺取东平舒,威胁宋军之后。”

“再令袁尚率精兵自黑山回援,阻敌进军。”

这两支部队规模都不大,各是两三万人。

尤其幽州的部队才两万人,看起来似乎声势尚不及渤海郡一郡之兵,但实质上,双方战力天差地别!

守备幽州的这两万军队可是仅弱于南线的精兵,他们是袁绍刚刚组建了一年的新募之兵,除了战阵经验不及南方百战之卒外,已经是河北顶级的精兵了!

要知道孙策麾下新募之兵,训练也就不到一年,堪堪十个月的时间。

诚然孙策部队廪给丰富,器械精好,军纪严明,可是袁绍部下的这些士兵又何尝不是魏博三镇一样的河北精兵,职业武夫?

袁军也是选其骁健者以组精锐,长期积谷练兵,为职业精兵。

与江东的区别可能也就是他们的薪俸比较低,但他们的薪俸在河北也已经算是远超寻常了。

军队廪给是否出众,比的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只要在本国,处于相对比较高的情况,就足够保证其战斗力了。

赵国现在处于绝对的先军制度,民生饥馑,而尽全力供养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以结束乱世纷争。

当然江东也是如此,军队处于绝对优先地位。只是对比赵国,情况稍微好一点。

两军精兵的士卒都是久经训练,战力即便有差距也不会相差太大,可是在将领层面,双方的差距就到了天差地别的程度了。

而这也是沮授最担忧的情况,袁军幽州精兵的统帅又是袁氏宗室,而且是袁绍向来不怎么重视的儿子袁熙。

把儿子封为王送到边关守边,这种行为可是天家大忌,宗室掌握重兵,又在军中卓有威望,恐终成祸乱。

可袁绍听信内室谗言,不顾众议,还是把袁熙封为了燕王!

并令其统领幽州军队,以震慑幽州群雄,征讨不臣。

袁熙到任之后一边拉拢诸侯,一边结交乌桓单于,比如著名的乌桓名王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等都与袁熙交好。

如果只是个人私谊,即便乌桓单于同袁熙关系莫逆,能派胡骑两千助战就已经是极致了。

关键是袁熙此前曾经担任幽州刺史,如今的幽州别驾韩珩就是袁熙的故吏,这使得乌桓名王其实隶属于袁熙部下。

如今的三郡乌桓,已经有了后来段部鲜卑的影子,可以助幽州刺史虎吞天下!

当年光武帝刘秀为何扫清了天下,不正是因为其部下有一支战力卓越的幽州突骑?

如今袁绍令幽州精兵南下,这对社稷而言,无论胜败都是祸事。

因而沮授力谏道:“陛下,有袁忠前车之鉴,不宜以燕王统兵也。其若败,则两万精兵离散,幽州自此动荡。其若胜,得数万精良器械,玄甲铁马,亦非社稷之福。望陛下再思之。”

沮授其实并不反对幽州军队南下,他只是反对袁熙统兵。

在沮授看来,河北这么多精兵强将,大可以随便再选一位将领代燕王统军。

可这一刻,袁绍居然慈父心态发作,不忍夺袁熙兵权。

毕竟他可是为了幼子生病,可以放弃南征的千载良机。

所以袁绍直接驳斥道:“燕王素有贤才,得幽州民心,如今正是其用武之际。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也。到时将帅不和,兵不识将,将不实兵,如何能济国难,而解时患?”

“且我诸子,兄友弟恭,沮公亦是杞人忧天了!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