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霸王茶姬创始人 > 第243章 庞统加入荆州人才归之者千余(第1页)

第243章 庞统加入荆州人才归之者千余(第1页)

《霸王!》最快更新[630kan。cc]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皆待贤人而成名。

孙策打下荆襄,最重要的收获,自然是这楚国之地所有的人材。

刘表一介儒人,虽然不习兵事,但在文教方面的确是教化俨然。

他此前在荆州期间,建立学官,博求儒士,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刘表皆安尉赈赡,给其资全。又使綦母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广求遗书,延朋徒焉,于是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使得古典毕集,充于州闾。士人如云,文教大兴。

所以当世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皆远远逸出郡国学术范畴,完全可以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

而在荆州境内,也是真的有大量的汉末顶级士人和学者,比如王儁、司马徽、庞德公、刘巴、邓羲、石韬、孟建、杜袭等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名动天下,且学术教化非常卓越的人杰。

如果仅是这么讲,可能很难有个确切的印象。

以王儁的履历为例,其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公车征,不到,避地居于武陵。归之者一百余家,弟子数百人。

而司马徽更是荆州有名的教育家,博学多识,精通奇门、经学,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都曾经是司马徽的学生。庞统、尹默、李仁等都曾向司马徽讨教学问。

如今在州郡出任将校长吏者很多人都是这些大儒学者的学生弟子。

孙策入主江陵之后,亦乏行文,纷纷征辟这些学者。

但如司马徽、庞德公一类,皆力辞不受。

孙策更亲往司马徽田舍之中拜访,力请司马徽出山。

司马徽与其妻子躬耕于垄上,孙策指田垄而问之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

司马徽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于是孙策知难以请出司马徽,而拜请其在荆州广传文教,收授弟子,亲自令南郡太守李严出税赋,为司马徽修建学宫,选战争中将士遗孤三百人送往学宫进学。

司马徽见孙策果真如此重其学识,不惮其才能及声名,乃向孙策举荐荆襄贤士庞统、潘濬等人。

而另一位名士王儁也被孙策所重,孙策派人到武陵亲自将其接到汉寿县,以避荆蛮之乱,又赠其纸张八百石,助其设学馆,传其学问。

遂为孙策扬名曰:“孙郎,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今江表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天下指麾可定,必绥宁海内,使万邦归德。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之才者,宜与其共平之。”

有司马徽和王儁两人的推举扬名,荆襄士人,投奔孙策麾下者逾千人之数!

除李严这种有功之士直接担任南郡太守之外,还有刘先担任零陵太守、桓阶担任桂阳太守、刘巴担任江夏太守。

此外还有魏延、向朗、文聘等出任中郎将。

庞统、蒯越、傅巽、王粲、杜袭、和洽等人出仕州郡。

甚至荆襄大族蔡氏也派人在孙策麾下效力,是蔡瑁的族兄蔡琰。

这个蔡琰不是那个千古美女蔡文姬,而是襄阳大族蔡氏的嫡系族人,字文珪。他还有个兄弟蔡瓒,字茂珪。跟蔡瑁都是同一辈人。

孙策跟刘表、黄祖有仇,但跟荆襄这两个大族蔡氏、黄氏可并没什么仇怨。

蔡瑁、黄祖虽死,但两族都接受了现实,派出子弟在孙策新的统治下出仕效力。

而孙策打下荆襄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仅仅有大量荆襄名士为他效力,像关西、汝南、颍川一带流落南下的士人,例如石韬、孟建、赵戬、裴潜甚至司马懿的族兄司马芝都被孙策所录用。

不过这些人里面,孙策最重视的还是庞统,除了他年纪轻轻之时便被司马徽评价为南州士之冠冕以外,历史上吴庞统错失成蜀庞统亦的确是一大遗憾。

更关键的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名声也着实不是浪得虚名。

江东能臣顾雍之子顾邵曾经跟庞统谈论,问:“卿以知人而闻名,则吾与卿孰愈?”

庞统毫不客气的回答:“论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然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