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收回菜单,“鱼池和鸡圈在那边,你们抓了拿到称斤处称斤就行了。”
两人走到鱼池,不少客人正在边上用抄网捞鱼,甚至有人脱了鞋直接进去捞。
陈启拿了个抄网说道。
“捕鱼达人,在线捞鱼。”
“那请捕鱼达人捞一条2斤的,大了吃不完也浪费。”
陈启道,“这有点困难啊,我也看不出来鱼有几斤。”
姜语妮看了看鱼池里的黑鱼,个头都挺大的,适合三四个人吃。
两个人吃两斤很够了,还有其他菜呢。
“那条,小一点的。”姜语妮用手指了指。
陈启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是有条稍微小点的。
“看我的吧。”
三两下,陈启就网中了那条黑鱼。
他把抄网收回来,姜语妮从网里拿出鱼掂量了一下。
“刚好2斤,不大不小。”
陈启笑道,“你是人体电子秤吗?掂量一下就知道多重。”
“我掂的可准了。”
“你是卖糖炒栗子的嘛?”
姜语妮疑惑,“啥意思?”
“之前新闻里不是有个卖糖炒栗子的,称重都靠手掂。”
“牛逼的是,他掂量出来的重量和电子秤量出来的重量基本只差一两克。”
姜语妮道,“你说的这个,我也看过,就是唯手熟尔。”
“我小时候,无聊,跟我爸练过。”
“你爸是卖糖炒栗子的啊?”陈启道。
“什么呀,怎么又糖炒栗子了,我爸是市监局的。”
“经常要处理一下摊贩缺斤少两的问题,所以对重量比较敏感。”
陈启点了点头,“这样啊。”
两人接着又去抓了一只土鸡,差不多3斤重。
在称重处称了一下,黑鱼有2斤一两,土鸡3斤1两。
“姜姜,可以啊,误差只有1两。”陈启道。
“差1两吗,好久没掂量东西了,有点手生了。”
1两等于50克,差不多是一个鸡蛋的重量。
以前在家里和她爸比赛掂量物品重量,她一般猜的误差在30克以内。
现在长时间不玩这个了,精准度也没那么准了。
干完这些回来,排队的人依旧不见变少。
“你坐一会儿,我去问问还有几桌。”陈启道。
“好,你去吧。”
大厅里,有不少坐在小凳子上排号的客人。
陈启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按顺序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