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祈涵的到来并不会因此更改孝陵陵寝格局,她能做的便是让这里的工匠有力气干活,让他们过得好些,少些抱怨。
杨成宇带走了两人,他们下山去蒲城村外购买了十头的家猪,又从蒲城酒楼内找了两个厨子两个帮手一同上桥山。在此之前杨成宇也是言明每月月钱多少,按月结算等等。
这儿杨成宇带着厨子跟家猪过来,那儿杨成礼也依照杨祈涵的吩咐给新来的厨子跟帮工准备了下榻的地方,两间长屋看上去干净舒适。
等人来了之后杨祈涵便让人去将副监工找来,人来了之后杨祈涵也不废话,直言这种体力活还得吃得好才行,便将加餐一事给按下;随即又说应分批进行,拨力气好的先进地宫修建,木匠留外修建献殿,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完成之后便一同协助还未完工的一方。
杨祈涵这话有据有理,副监工并无异议。
事情一定下之后便是立即开始实施,那些工人吃晚饭时发现这米饭都是十分饱满,一大碗吃下去都有些撑了,还有以往好几天才能看见的肉,这天也是额外多了两块,而且又大又肥的,这让他们额外欣喜。
杨祈涵站在一旁见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之后也是有些无言以对,她是真没想到居然还有人苛刻工匠的口粮,这时间一长难免会累积怨气。“成宇今后孝陵内的粮食交由你处理,若是有人敢动手脚不必客气。”
“成宇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唐朝并没有孝陵,文中孝陵原为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所在地。
文中出现的《为李敬业讨武氏檄》原名是《为李敬业讨武曌檄》,只是那个时候女皇还未改名叫武曌,所以这个名字应该是后世更改的。
骆宾王的这篇可以说是名作了,只不过其创作背景是因为徐敬业起兵造反,其真实性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第88章
俗话常言,国不可一日无君。
大唐现下虽说盛世,可一直交由太后处理朝政难免有人心生不满,待李贤谥号初定,便有朝臣上奏要求太后册立新君,以安天下民心。
嗣圣元年四月四日,册立英王显即帝位。
同月滕王元婴去世。改封毕王上金为泽王,葛王素节为许王。
李显生性软弱,并无帝王之相,只因两位嫡兄离世这才继位。他人知晓只是不敢言明,李显自己更是看得清楚,所以自从登基之后便想方设法的累积自己势力。只是不想李显才刚开始这么打算,李显宣召裴炎入宫,想将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确得到了裴炎的极力反对。
李显听此大怒,“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裴炎听此也是哑口无言,寻了借口退下之后便将李显此话原封不动的回禀太后,太后听此大为恼火,与次日朝会之上将李贤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迁徒均州。
两日之后册立豫王李旦为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文明。太后仍旧临朝代行政务,十八日,废皇太子重照为庶人,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之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显离开长安当日分外凄凉,朝中大臣因迫于太后威严无人敢来相送,也就只有他的长姐小妹敢赶来为其送行。“显儿,此次是你太过了。”李思即便久居公主府对政务毫不上心,可对李显当日所言也是有所耳闻,加之李博李艺在崇文馆读书,他们听到的怕是比李思自己还多。“阿娘如今正在气头上,等过些日子阿娘消气了,我与令月进宫劝慰劝慰估计也就没事了。不过你去了均州也得做出些成绩为好,不然阿娘好不容易消下去的火怕又会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