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1965酒 > 第17章 换我对你不感冒(第4页)

第17章 换我对你不感冒(第4页)

“那别人钱不够怎么都把口粮领回家里了?”

“那是农民家庭,他们没钱,你们是工人干部家庭,你们有钱,这能攀比吗?”

“我们家领回去就能还上钱,他们一直欠着,年年欠年年还不上越欠越多……”

“没办法,不能让穷人挨饿吧?”

母亲双眼噙满泪水,她一边哭泣着,一边脚步踉跄地从生产队缓缓走回家里。

一进家门,她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与委屈,哽咽着说道:“这古朝阳怎么能如此行事呢?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啊!大家可都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呀,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就能干出这般绝情绝义之事呢?”

“就因为我是王建仓的叔辈侄女吗?可是你姥爷穷的要死,就是个贫农啊!”母亲甚至搬出了家庭出身来面对那个难题。

“那些亏欠生产队钱的社员,口粮不是照样都领回去了吗?咱们就是宽限几天又不是不给,怎么就搞特殊化了呢?”

母亲越说越是气恼,胸口剧烈起伏着,仿佛有一团怒火在心中燃烧,久久难以平息。接下来的几天里,母亲一直沉浸在愤怒和伤心之中,无论家人如何劝解安慰,她的情绪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

而那位老队长家,则紧挨着村里的碾道居住。说起这位老队长,他可是有着颇为复杂的姻亲关系。原来,他既是温常勤的姐夫,同时又是郭文明的妹夫。

事情的缘由还要追溯到多年前,当时温家的姑娘嫁给他之后,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这位温家姑娘就因病离世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老队长又续弦迎娶了郭家的姑娘,这才成就了如今这错综复杂的亲属关系网。

老队长在其位谋其职的时候,我家那时候的口粮总是能够伴随着大伙一起准时地分发下来。每一次都不曾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拖延和犹豫。然而,只有临近年末,也就是到了年根儿之前,他才会亲自来到我们家中收取粮款。并且,每次前来的时候,他所说的话总是显得格外委婉动听。

他常常这样说道:“要知道啊,一笔可是写不出两个‘唐’字的哟!不管怎样讲,咱们终归都是一家人嘛。就算关系不是特别亲近,但这姓氏总归还是相同的呀。”

“有着这么一层渊源,凡是应该为你们家考虑周到的事情,我肯定都会尽心尽力去想办法做到的。”

“不过呢,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呀,毕竟身负这份职责,既然当上了这个生产队的队长,那就得把这份工作做好,如同和尚撞钟一样,每天都必须按时按点地完成任务才行。”

”要不然的话,那些个社员们恐怕就要有各种怨言啦。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什么样难听话都说得出来。”

“因此啊,侄媳妇,你可千万不要让老叔我为难哟。”

话都已经说到如此地步了,无论换成是谁恐怕都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继续拖欠下去了吧!你完全有理由将其归结于领导高超的管理艺术。毕竟,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就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履行义务,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同时,你也大可以认为这彰显出了领导者那独特而又强大的人格魅力。正是这种魅力,使得人们愿意听从他的指示,并对他心生敬意和信任。此外,我们不能忽视其中所蕴含着的人性的善良之光。

也许这位领导深知对方的难处,但依然坚持原则,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维护了公平正义,又展现了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

然而,相比之下,古朝阳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极为不堪了。他的行径简直就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后的丑态百出。对于他这种行为,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惊讶之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像他这般品行恶劣之人可谓随处可见。

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天生存在着人性的种种弱点所致;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仇富阶层所固有的一些不良特质,比如强烈的嫉妒心以及顽固不化的性格特点等等。在这些人的观念当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偏见与仇视情绪,稍有不如意便会借机发泄出来。

最后古雅珍和她的姐姐等人看他们的伯父太冷血,就一起站出来,表示愿意拉我们一把,她们在生产队都存钱。母亲另外又筹集一些现金,这才把口粮领回家。

日后古雅珍经常到我家串门,我下班回来她就走到里屋望我几眼,可惜我辜负了她的一片好意。

“二哥回来了,今天累不累呀?”

“啊,串门来了,挺好的不累,比下庄稼地强多了。”

“我看二哥比以前白多了,干农活那时候都晒黑了。”

“那也没有你白呀,你不是白丫吗!”

“哈哈哈……”

她习惯性的一阵大笑,连嘴都不习惯遮盖上一点儿,就凭这个我知道我们是不可能的。

母亲很快就通过现金形式还清了古家姐妹的援助款,对于她们的热心帮助,我是非常感激的。那天还给她们现金的时候,母亲拉着古雅珍的手掉眼泪。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那位老队长并非如大家所想那般彻底辞去职务返回家中养老,实际上,组织上只是将他调动到大队新成立的苗圃担任负责人一职罢了。等到我前往苗圃参加劳动之时,他早已离开了那个地方,开启了自己全新的工作篇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