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1965酒 > 第51章 对酒论英雄(第2页)

第51章 对酒论英雄(第2页)

然而,温世良的事业运势却未能一直顺遂下去。没过多久,他竟遭遇了校方的解聘,这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令他倍感挫败与失落。不满之下,温世良索性收拾行囊搬至岳父家中,权且在那里暂度时日。

温世良有个年纪尚小的妹妹。当初其母怀着她的时候,险些就要选择堕胎终止妊娠。

幸而当时遇到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女中医,这位女大夫先是仔细地为孕妇号脉诊断,接着又通过观察气色、聆听气息以及询问症状等一系列手段综合判断,最后胸有成竹地对孕妇说道:“大嫂呀,您大可放心回家将孩子生下来,依我看呐,这腹中所怀必定是个乖巧可爱的女儿。”

果不其然,数月之后,温家顺利迎来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娃娃。这样温常勤就有了两个女儿。

到九十年代,这屯子里的温家兄弟,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种种变故之后,最终只剩下了三位:老大温世雄、老六温世升以及老七温世才。而在八兄弟之中,若要论起谁最为能干且老实憨厚,那就非温老七莫属了。

这位温老七后来年近三十,却依然孑然一身,连个上门说媒的都未曾有过。也正因如此,那古老六古英彬便戏谑地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七老道”。这个名字在屯子里渐渐流传开来,大家见着温老七时,都会亲切地唤上一句“七老道”。

说来也是有趣,这屯里不管是谁家里遇上点事儿,只需招呼一声,那七老道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前往帮忙。无论是搬重物、修屋顶,还是农忙时节帮着收割庄稼,他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半句。

而且啊,别看这七老道平日里总是闷不吭声的样子,但实际上他的嘴巴可不笨,偶尔也能说出几句简单实用的话语来,让人刮目相看。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往往那些看似靠谱、正直善良的人,命运似乎总爱跟他们开玩笑,过得并不是那么顺遂如意。就像这温老七一样,明明有着一颗热忱的心和勤劳的双手,却始终未能觅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姻缘。

这两位人物——古老七和温老七。他们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这古英波,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兜里没几个钱,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讨到了老婆!而反观温世才呢,他勤勤恳恳地努力劳动,可却始终未能成家。

这真让人感叹啊!有时候,命运就像个任性的孩子,完全不讲道理。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勤劳或者财富来决定是否赐予爱情与婚姻的幸福。也许正是这种无法捉摸的特性,让人们对命运充满敬畏又感到无奈。

古老七和温老七的例子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用常理去衡量,有些看似不可能的情况偏偏就会发生。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缘分便悄然降临;又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有着独特的魅力或运气,能够吸引到另一半走进自己的生命之中。

古家的婚姻状况倒也还算不错,夫妻之间相处融洽,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尤其是那令人谈之色变的寿命问题,一直如同阴云般笼罩着这个家族。

不知为何,长期以来,古家之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即便没有患上什么严重的疾病,也难以逃脱早逝的厄运。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暗中操控着古家人的生死簿,让他们无法尽享天年。

古老七的三姐夫乃是严景才,同时也是母亲极为喜爱的干儿子。我与母亲一同居住在万丰的时候,我们分住在东西两屋。每逢过年过节,严景才必定会前来登门拜访。通常情况下,古雅珍并不会随他一同前来。他们两口子严景才当家,古白丫没什么心眼子。

说起这严景才,虽说算不上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之人,但却也相当善于言辞表达。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母亲对他甚是偏爱。然而于我而言,与他之间几乎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可聊。不过倒也不至于产生什么矛盾冲突或嫌隙隔阂。

后来某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她一直觉得我有些不太对劲,对待严景才以及另一个人吴四儿显得有点失礼。接着她便提议让我找个合适的时机,请他们二人吃上一顿饭以作弥补。而这个所谓的“机会”便是每当他们前来造访时,由我亲自下厨准备饭菜并设宴款待。说实话,尽管内心极不情愿,但出于对母亲意见的尊重,最终我还是勉强应承了下来。

事后我向母亲抱怨道:“我实在是不喜欢他们,那副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一堆大道理的样子,而且说话还老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的,仿佛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似的。这种做派,着实令人生厌!”

实际上这两顿饭请得真是令我垂头丧气!

原本那两人肯定觉着我摆谱、自视甚高瞧不起他们,因此只要我稍微没忍住露出破绽来,他们立马就能察觉到我不过是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罢了,压根儿就不比他们厉害到哪儿去。

先说我最先请的吴成林的吧。记得那天清晨,我起个大早亲手擀面,还精心拌制了一道爽口凉菜。一切准备就绪后,我热情地呼喊吴四儿快来尝尝我的手艺,顺带还备下了香醇的白酒呢。

然而说实话,这顿饭充其量只能算是顿家常便饭而已,着实太过简便了些,远远称不上是什么周到的待客之礼。当时心里想着反正以后日子还长着呢,等哪天有美味佳肴时一定好好款待他一番。

这不,吴四儿才刚吃了几口凉菜,抿了两口小酒,突然间就放下手中筷子,一只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肚子,瞧那样子似乎很不舒服。紧接着他嘟囔道:“哎呀,就这两口酒下肚可真难受,还不如不喝!”见状,我赶忙安慰他说要不就多吃点儿面条吧。于是乎,他勉勉强强又吃了些许面条,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这次宴请。

事后回想起来,总感觉因为没提前多预备几样好菜而显得过于寒酸,心中难免有些过意不去。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找个由头安排他去给供销社下厨做饭,权当是一种弥补吧。

那天,当严景才来母亲那边时,当我确认自己所做的准备还算充分时,便邀请他过来喝酒聊聊天。那时的他,整日走街串巷地叫卖着自家制作的豆腐,凭着辛勤劳作攒下了些许小钱。接到我的邀请后,他自然是满心欢喜,而母亲肯定一同作陪。

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大家都沉浸在了欢快愉悦的氛围之中。

然而就在这时,严景才或许是因为多饮了几杯,话语间竟流露出对我的不满:“要说这几年啊,我最有意见的人可就是你啦!不过今天你总算是肯给我这个面子咯。”

听到这话,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快。即便面对老师或是领导用这样的口吻与我交谈,恐怕我都会毫不掩饰地将情绪表露在外。

但不知为何,此次我却选择了隐忍不发。于是,我只是淡淡地回应道:“我这人向来如此,身体抱恙的时候就更觉得难受,整天一副好像别人都欠我钱似的模样。”

严景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摸索,终于在帮兵这一行当里成功出师了!

如今的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开始独立地开展业务。有那么几次,严景才独自一人前来拜访我的母亲。每次来的时候,他都是满怀信心地表示想要为某位患者看病治病。而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都会热情地接待他,并与他一同点燃香火,虔诚地祈求神明的庇佑和指引。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年纪逐渐增大,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她对于那些复杂疑难的病症,往往不再愿意亲自出马去诊治了。毕竟,精力有限,她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该退居二线、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现在,母亲更多地只是给小孩子看看常见的小病小痛,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帮助他们缓解不适。除此之外,偶尔还会像个经验丰富的算卦先生一样,根据人们提供的信息,推算一下各种事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结果。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忙碌,但母亲依然以她独特的方式,为邻里乡亲们提供着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安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