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1965酒 > 第21章 我订婚她结婚(第4页)

第21章 我订婚她结婚(第4页)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他出狱以后不久,竟然真的成功地讨到了一房媳妇。当时正值国家平反时期,他因此获得了五百元的赔偿金。于是乎,他凭借这笔钱顺利地迎娶了一位年纪尚轻的小媳妇。那小媳妇年仅十三四岁,还挺活泼可爱的。

那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傍晚,夕阳如血般染红了半边天。忙碌了一整天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踏上了归家之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张大肚子正奋力地赶着一辆老牛车缓缓前行。而牛车上,则端坐着两位女子。

好奇心作祟之下,我快步上前,开口问道:“张哥,您这是忙什么去啦?”听到我的声音,张大肚子转过头来,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大声回应道:“哎呀,原来是久泰呀!这不眼瞅着五月节就要到了嘛,我寻思着把她娘俩接到家里来过个节热闹热闹!”

我好奇地继续追问:“那张哥,这两位女士和您是什么关系呀?”张大肚子挠了挠头,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嘿嘿,这不那啥嘛,有人给我介绍的对象,虽然还没正式结婚,但也差不多定下来了,到日子你来喝喜酒吧!”

告别了张大肚子之后,我加快脚步往家赶去。一进家门,看到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将刚刚在路上遇到的事情讲述给她听。

听完我的叙述,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计,感慨万分地说道:“都说七十岁要有个家,八十岁要有个妈,这人呐,无论年纪多大,还是得有个知冷知热的老婆才行啊。”

“有个人能在家里帮衬着洗洗涮涮、操持家务,总好过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日子。”

“不然等真到老了那天,身边连个说话解闷儿的人都没有,更别提生病了谁来照顾了。”

“而且要是一直孤身一人,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等到兄弟姐妹也都年老体衰自顾不暇的时候,那日子可真是没法过咯!”

母亲的这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确实如此,人生在世,总是需要一些亲情与陪伴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温暖与幸福。尤其是当步入暮年之时,如果没有亲人相伴左右,那种孤独寂寞之感恐怕会让人难以承受吧……

过两天,大肚子那个对象就跟她的母亲一同前来我家串门做客。那小对象一进门便兴高采烈地在地上拍起了皮球,拍着拍着,不知怎的竟与那皮球一块儿翻滚在地,那场景真是滑稽又有趣,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只可惜好景不长,结婚的日子不久,因为嫌小媳妇不懂过日子,公公就在一旁煽风点火,教唆自己的儿子跟儿媳妇离婚,最终将这位年少的小媳妇无情地扫地出门。

周围的人们听闻此事,无不为大肚子感到深深的惋惜。果不其然,自那以后,大肚子始终孤身一人,几乎是到处流浪没个固定地点,受伤了还得找村里安排人伺候,也无人替他掌管钱财,即便手头有些积蓄也很快就被挥霍一空了。

话说那以后这屯子里突然来了一对男女——许春轩和他的妻子。他俩的相识经历那可真是充满戏剧性。原来,他们二人竟是在一家旅店里偶然邂逅的,也许是缘分使然吧,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并决定从此携手共度余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女人竟然是一个暗地里做皮肉生意的暗娼。对于此事,身为她丈夫的许春轩其实心中跟明镜儿似的,但不知为何,他还是选择接纳了她。

而这个张大肚子,得知许春轩家里有这么个风骚媳妇后,便打起了歪主意。好象他得到的赔偿金没地方花销了,结果把大半部分钱都花在了这个女人身上。

每天早上,许春轩都会早早地起身前往生产队干活,而此时那个女人呢,则依旧懒洋洋地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肯起来。就在这时,心怀不轨的张大肚子瞅准时机,悄悄溜进许家,花钱与那女人寻欢作乐。

倘若他已然成家立业,家中有着温柔贤惠的妻子,并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围绕膝下,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难道他还能狠心抛下这温馨美满的家庭,自顾自地去纵情享乐吗?

然而,从张大肚子的亲身经历来看,那些缺乏明智之人引导和帮扶的浪荡公子哥儿们,往往难以抵御外界种种诱惑,最终必然会误入歧途、走向邪路。

毕竟,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没有人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与规劝,单凭个人薄弱的意志力,很难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坚守正道。

然而,张大肚子这个人,那可是个怎么也饿不着自己的主儿!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身怀一门独特的技术活儿——做大锅饭。这门手艺可让不少单位食堂对他青睐有加,请他过去担任厨子一职。要说他的厨艺嘛,倒也算得上不错,做出来的饭菜虽说不上是什么山珍海味,但起码能让人吃得饱、吃得香。

只是呢,要想让张大肚子能够顺顺利利地干上这份工作,还真少不了好心人的关怀与照料。毕竟,单靠他自己那点儿本事和自觉性,有时候还真不一定能行得通。

而且,这家伙还有个不咋光彩的癖好。每到一个新地方,他就开始四处搜罗那些出卖肉体的老娘们儿。一旦找到了目标,他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大把大把地花出去。等到钱花光了,如果欲望还没得到满足,这家伙甚至会动起歪脑筋,琢磨着去偷点东西来继续满足自己的私欲。

春节过后没多久,一场罕见的强降雪突然降临。这场大雪铺天盖地而来,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在一片洁白之中。据老人们说,这样恶劣的天气已经有好几十年未曾遇到过了。

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很快就堆积得厚厚的一层。家家户户的房门都被深深地埋在了雪中,有些甚至完全看不见了踪影。情况比较严重的人家只能无奈地守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着外界的救援。

我的大哥见此情形,毫不犹豫地从自家的窗户翻了出去。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中艰难前行,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些工具。接着,他便开始奋力地挖掘起左邻右舍那被雪藏起来的大门。经过一番努力,一扇扇紧闭的房门终于重见天日,被困在屋内的人们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而我们所在的供销社同样未能幸免,大量的积雪覆盖在门口和屋顶上。为了能够正常营业,大家不得不齐心协力地清理积雪。我拿着铁锹不停地铲啊铲,累得气喘吁吁、头晕目眩,但眼前的积雪却似乎永远也清不完似的。

由于这样糟糕的天气,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出门购物,供销社里冷冷清清的,一个顾客的影子都看不到。那天晚上,我干脆就在单位住下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家。等到终于可以回去的时候,一路上依旧是困难重重。道路早已被积雪掩盖得严严实实,我走得跌跌撞撞,时不时还会滑倒在地,简直就是连滚带爬。真不知道那些每天需要上学的孩子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是否能安全抵达学校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忧心忡忡起来。

在1977年那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春天,新学期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玉珍与纪万林喜结连理。婚礼就在本屯子里举行,送亲的队伍热热闹闹地出发了。那辆装饰得喜气洋洋的马车,仿佛承载着所有人对这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故意缓缓地绕行了一大圈,才最终停在了纪万林家的大门口。

而负责主持这场婚礼的司仪,正是王玉财。他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能说会道,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唠头忙”。只见他陪着主人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笑容满面地迎接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

按照传统习俗,新娘乘坐的“花轿”需要有一个弟弟来押送,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和玉珍的弟弟身上。当花轿抵达纪家门口时,按照惯例,婆家应该递给押轿的老弟一个红包,表示感谢和祝福。如果老弟觉得红包里的金额太少不满意,完全可以当场打开查看,并毫不客气地将其摔到地上,然后继续向婆家人索要更大的红包。直到红包的数额达到老弟的要求,新娘子才会肯下轿走进新房。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和玉珍的这位老弟却是个心地极其善良、善解人意的孩子。他深知纪家的生活并不宽裕,日子过得颇为艰难,所以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有想要为难他们的念头。当他接过婆家递过来的红包后,只是轻轻地捏了一下厚度,心里便大概有数了。尽管里面装着的仅仅只有四张皱巴巴的一元旧票子,但老弟丝毫没有露出嫌弃的表情。相反,面对婆家人的好言相劝和真诚道谢,他微笑着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就跳下了“花轿”,大步流星地朝着新房走去。

我们娘家这边的亲戚们陆陆续续地都坐上了桌子,大家热热闹闹地准备开始享用丰盛的宴席。然而,我那老弟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怎么找都找不到人影儿。后来费了好大一番功夫,终于找到了他,可谁能想到呢?这孩子居然完全不晓得自己作为娘家人的特殊身份,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贵宾的席位上啊!结果可好,他就跟那些普通的客人一样,傻乎乎地满场乱跑着到处去找有空位的桌子。

不得不说,这件事从侧面也反映出主人家在招待方面确实存在疏漏之处,居然给留了这么大一个缺憾出来。要是稍微用点心安排一下,也不至于让老弟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嘛!

好在最后这个错误总算是被及时发现并纠正过来啦。大家伙儿一起努力,你挤一点我挪一点,好不容易才给他硬生生地腾出了一小块地方来。就这样,老弟总算能够顺顺利利地坐下吃饭了。要不然呐,说不定等我们都已经酒足饭饱、打道回府回到娘家的时候,他还可怜巴巴地站在那儿等着下一轮开席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