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龙耀酒 > 第87章 迷雾中的人情(第2页)

第87章 迷雾中的人情(第2页)

从那以后,秀兰就一直陪着洪吉平算卦。他们两个人一起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很平淡,但也很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秀兰突然生病了。她的病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洪吉平为了给秀兰治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秀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说,她的病已经没有办法治了,只能回家保守治疗。洪吉平看着秀兰一天比一天虚弱,心里很难过。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每天守在秀兰的身边,照顾她。

秀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对洪吉平说:“洪师傅,我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找个好女人,好好过日子。”洪吉平听了秀兰的话,泪流满面。他说:“秀兰,你不会有事的。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没过多久,秀兰就去世了。洪吉平悲痛欲绝,他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崩塌了。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谁也不见。

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洪吉平突然想通了。他觉得,秀兰在天上看着自己,一定不希望自己这样消沉下去。他要好好活下去,为了秀兰,也为了自己。

洪小梅得知此事非常着急,怕叔叔一个人无法生活,就赶紧给他在家乡找了一个保姆。就这样,洪吉平回到了宝东生活。

从那以后,洪吉平只是在家算卦了。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多收钱,只为积德行善。来找他算卦的人还是很多,他也还是很忙碌。

只是,在洪吉平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个位置,是留给秀兰的。

李大舅是建国时期的老高中生,在那个大学生都凤毛麟角的年代,高中生的身份也足以让他拥有一份不错的前程。他被分配到哈市某个单位,本以为会在城市里开启一番事业,可命运却在不经意间拐了个弯。

家中父母年事渐高,渴望儿子能在身边尽孝。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托人在家乡安国给李大舅找了个媳妇。紧接着,一封封催促他调转工作回家乡的信件纷至沓来。那些日子,李大舅常常望着单位的窗户发呆,手中的笔在文件上停滞,脑海里满是父母期盼的面容和家乡熟悉的山水。最终,他还是妥协了,放弃了城市里看似光明的前途,回到了安国那个宁静的地方。

李大舅的老家就在永久的李家屯,所以从小我就认识他。在万丰我去他家两次,那是个悠闲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我好奇地问他:“舅,当年你为啥不反抗呢?就这么轻易回来了。”李大舅听后,只是“嗨”了一声,伸手从口袋里掏出烟丝和纸张,熟练地卷起旱烟来。他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动作却依旧利落。卷好烟后,他点燃,深吸一口,吐出的烟雾在空气中缓缓散开,像是在诉说着那些难以言说的过往。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可那沉默的神情里,却藏着对那个时代、对孝道深深的坚守。

回到安国后的李大舅,凭借着自己在城里积累的一些经验和知识,成功地在当地的学校谋得了一份差事。这份工作虽然平凡,但李大舅却做得异常认真,兢兢业业。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在城里学到的一些新方法和理念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给这所传统的学校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然而,尽管李大舅有着一定的口才,但教学并不是他的强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学校领导决定将他调到公社去工作。

公社的工作相对轻松,李大舅的工作岗位也比较清闲。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并顺利地退休了。

李大舅的大儿子接班后,被安排在万丰中学的后勤部门工作。由于李大舅的老伴儿去世得较早,他便在万丰安了家,并结识了一位新的老伴儿。

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过了十年,这位新老伴儿就离开了李大舅。之后,李大舅又找了一个老伴儿,但这段关系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原因是这位老伴儿无法照顾李大舅的生活,反而需要他来照顾。

命运似乎总是对李大舅不公,他的大儿子不幸患上了癌症,并最终离开了人世。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李大舅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助。

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李大舅先是在幸福苑住了一段时间,但他发现那里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于是,他决定前往哈市投奔他的小儿子。

最终,李大舅在哈市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并在那里与世长辞。

在时光长河的褶皱里,小老唐的故事悄然落幕,她随着丈夫的脚步匆匆离去,留下的钱财由外甥转交给女儿,儿女将儿子接去大庆,那笔钱的去向,如消散在风中的谜团,只有头顶的苍穹知晓。

而刘姨的故事,却如同一卷缓缓展开的旧画轴,藏着无尽的烟火与曲折。

刘姨的丈夫刘义,老家在南泉,命运的齿轮在他年幼时便开始了无情的转动,父母早早离世,是爷爷用那宽厚且布满老茧的手掌,为他撑起了一方成长的小天地。爷爷倾尽全力供他读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年人走进一年级的教室并非奇谈,二十出头的刘义,眼里闪烁着对知识纯粹的渴望,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汲取着成长的养分。

心怀感恩的刘义,最后将爷爷送到辽宁姑姑处,让老人在安稳的环境里安享晚年。而后,他奔赴永久,与刘姨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起初,他站在学校的三尺讲台上,用粉笔书写着知识的传递,用声音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然而,几年的教书生涯过后,那份最初的热忱渐渐被平淡消磨,他毅然决然地转身,回归土地,成为一名质朴的农民。

刘义的脑袋里,装满了生财的奇思妙想。在田间劳作的闲暇,他将积攒下的钱用于借贷,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可财富的积累,也引来了旁人的嫉妒与怨恨。新盖的房子,还未迎来主人的欢声笑语,便在一场莫名的大火中化为灰烬,熊熊烈火吞噬的,不仅是那崭新的砖瓦,更是刘义满心的憧憬。

他们之间似乎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包容,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而争吵不休,甚至还会动手相向。这样的相处模式无疑给彼此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然而,尽管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争吵和矛盾,但他们却始终没有选择分开。或许是因为多年的夫妻情分,又或许是因为各种现实因素的考量,总之,他们就这样吵吵闹闹地度过了一辈子。

这样的婚姻生活虽然并不完美,但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关系可能显得有些奇怪和不稳定,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或许就是他们所习惯的相处方式。

先是刘姨得了脑梗不能自理,儿子帮助他父亲一起伺候着,刘姨去世后,在无奈之下,刘义前往宝东幸福苑,与李大舅为伴。那里的生活,却如同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处处透着别扭与不适。待李大舅前往哈市后,刘义再也忍受不了幸福苑的日子,又回到了熟悉的老家。

老家的旧屋,虽比不上新盖的房舍那般崭新,却满是生活的温度。刘义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重新寻找着生活的意义。

在万丰父亲那里,我与刘义不期而遇。他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开始讲述起他过去的种种经历。我静静地聆听着,仿佛能感受到他曾经的艰辛与不易。

然而,当我再次见到刘义时,他的状况却让我大吃一惊。他拄着棒子,艰难地行走着,每一步都显得异常吃力。岁月似乎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的身体变得如此脆弱。

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决定去市场买些麻花给他。我希望这些小小的食物能给他带来些许温暖和安慰。

买好麻花后,我登上了客车,准备离开。望着车窗外逐渐远去的刘义,我心中默默祈祷着他能早日康复。

可惜的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刘义。后来,我得知他已经离世。

我和国春玲在万丰住的那段日子,空气中满是质朴的烟火气息。从房西的路往北走有条乡路,便能看到拐角处的房屋,这就是校长的家,学校的校长姓孙,是位盲人,可别小瞧他,在这小小的地方,他就像黑夜里的灯塔,给人指引。

孙校长和洪吉平一样,骨子里都是不服输的人。早些年在双山教书时,条件特别艰苦,没有完备的教学资料,也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他从没抱怨过。他总说:“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们学习。”为了给学生讲好每堂课,他白天上课、备课,晚上还独自钻研,常常到半夜。同办公室的老师劝他:“老孙,别太拼了,身体要紧。”他却笑着回答:“我多学一点,就能多教孩子们一点,这点辛苦不算啥。”

谁能想到,长期过度劳累和用眼,让他的世界慢慢暗了下去,最终双目失明。换作别人,可能早就被这打击压垮了,可孙校长没有。失明后,他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又当了十年的小学校长。看不见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看不见孩子们的笑脸,但他用耳朵“看”校园,用心灵感受孩子们的成长。他常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我的心更明亮了,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

后来,孙校长把房子卖给了张桦。说来也巧,张桦和我的八字只差日支不同,按老话说,婚姻方面肯定会有较大差异。张桦是个老实憨厚的人,接手房子后,孙校长在前院盖了砖房,继续守着这片熟悉的土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