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龙耀酒 > 第33章 人鬼不分家(第1页)

第33章 人鬼不分家(第1页)

“大苹果香又香,我家住在黑龙江,黑龙江插红旗,万岁万岁毛主席!”

母亲对毛主席的情感无比深厚,在她心中,自己如今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全都得益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卓越贡献。正因如此,当1976年那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毛主席逝世的噩耗通过收音机缓缓播出时,正在家中扫地的母亲瞬间愣住了,手中的扫帚也不自觉地滑落。紧接着,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从她的眼眶中奔涌而出,顺着脸颊不断流淌。

当时,我们正好走进屋里,看到母亲泪流满面的样子都感到十分惊讶。还没等我们开口询问,母亲便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向我们解释道:“孩子们啊,你们不知道毛主席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他,哪能有我们现在这样安稳、幸福的日子呢?”听到母亲这番真情流露的话语,我们的内心也被深深触动。

而与此同时,在远处的土肥场上,那个曾经的劳改犯老谭正与其他工友们一起劳作着。只见他腰着一台老旧的收音机,趁着休息的间隙打开收听广播。当播音员沉重的声音响起时,老谭仅仅听了个开头,心里便已经清楚接下来要播报的正是关于毛主席的重大消息。刹那间,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惊呼:“哎呀呀……”

母亲是个极其勤劳的妇女,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般。每年还未入冬,她便会提前开始忙碌起来,精心地为我们一家人准备厚薄两款棉衣,以及夹鞋和棉鞋。正因如此,一整年里几乎很难看到她有闲下来的时候。

制作这些衣物鞋子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母亲都会悉心地去准备齐全。其中,“打葛布”这项工作通常安排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那也是专属于妇女们的活计。

记得那时,母亲总是先取出一些白面,细致地调配成粘稠适度的浆糊。接着,她会把那些零碎的布头一片片整齐地铺展在桌面上,再小心翼翼地涂抹上刚刚调制好的浆糊,让布头与桌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就这样一层又一层地堆叠、粘贴,直到达到理想中的厚度为止。

完成这一步骤后,母亲会轻轻地将其搬到室外通风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当整块布料彻底干燥时,就能听到清脆的声响。此时,母亲再熟练地将其从桌上轻轻揭下。这样一来,一张厚实而坚韧的葛布就大功告成啦!这种自制的葛布不仅质地优良,而且用来做鞋特别结实耐用呢!

那由牛骨精心打造而成的纺锤,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又有趣的名字——拨楞锤子!这小巧而别致的物件儿,可是过去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再看看一旁摆放着的手摇纺线框,它同样也是纺织过程中的得力工具。

手摇纺线框通常由木质材料加粗铁丝制成,当人们轻轻转动手柄时,纺线框就会随之灵活地运转起来,仿佛在跳着一场优美的舞蹈。

母亲做完葛布后,就开始着手纺线绳了。她拿出牛骨做的纺锤和手摇纺线框,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开始工作。阳光洒在她身上,宁静而祥和。

我们几个孩子围坐一旁,好奇地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母亲一边纺线,一边回忆起往昔艰难的岁月,感慨毛主席带领大家走向新生活才有如今的安定。

这时,老谭路过我们家院子门口。他停住脚步,静静地看着母亲纺线。他的眼神里充满复杂的情绪,或许想起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又或许是被这温馨的家庭画面所触动。

母亲注意到老谭,招呼他进来坐坐。老谭犹豫了一下还是进了院子。母亲说起毛主席的离去虽悲伤但也要积极向前看,老谭默默地点头。说了一会话儿之后老谭忙着去照看牲口,就起身告辞了。老谭的身体每况愈下,照看牲畜还是个不错的农活。

之后,母亲拿起做好的鞋底展示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就要像纳鞋底一样扎实。那一天,在母亲的带动下,家里充满着温暖积极的氛围,仿佛毛主席留下的精神力量就在这平凡的农家小院中传承着。

母亲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做起单衣服和棉衣服来那速度简直快如闪电。每当别家妇女仍在手忙脚乱地赶制衣物时,母亲早已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所有任务。而温世义的母亲可就不同了,她做起活来慢吞吞的,以至于个别孩子的棉衣服都破得露出了棉花,她却连抽出点时间去缝补一下都难做到。

再说这温世义吧,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居然还是个光棍汉。不过呢,他倒是也当过几年生产队里的正副队长。只是听说呀,他能当上这个小官儿,全靠温常勤在背后给他出主意、想办法。可要是哪天他不听从父亲温常勤的教导,那就少不了要被老爷子狠狠地责骂一顿啦!嘿,您瞧瞧,他这干部当得可真够有意思的!

温常勤这个人,据说可真是不咋地。当年他参加土改青年团时,专门负责收拾人,因此没落下什么好名声。不仅如此,他那性格也是相当特别,说起话来总是臊皮得很,还特喜欢捕风捉影地窥探别人家的隐私。

每次碰到老叔,他总会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嘿,兴舜呢,你晓得自个儿有几个二嫂不?”

这问题问得莫名其妙,让老叔好不恼火。只见老叔狠狠地白愣了他一眼,没好气儿地回道:“别扯那些没用的鸡巴蛋!”

本以为这样就能打发走温常勤,谁承想没过几天,两人再次碰面时,这家伙居然又旧事重提:“我说兴舜啊,你去西街集了没?去找你那于桂芹二嫂了吧?”

这下可好,老叔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回怼道:“你这老鸡巴灯!少在这儿瞎咧咧!”

而且呀,要是有人去到温常勤家里,十有八九能听见他骂自家儿子。通常这个时候,他就会呲牙咧嘴地坐在炕上,一只手朝嘴里扬一把面起子,另一只手端着碗喝几口水,往肚子里冲面起子,时不时地打一个嗝,嘴里还不停地往外嗳气呢。

单看他那慢吞吞、懒洋洋的走路样子,就算是年轻那会儿,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勤快人。

当他无意间听闻伙食点竟然供应着美味可口的食物时,内心不禁涌起一阵喜悦之情。于是乎,时不时地,他便会挪动笨腿,兴致勃勃地哈巴到母亲那里,满脸期待地向她讨要一个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大馒头来解解馋。

接过馒头之后,他并不会急着狼吞虎咽地将其吞下肚去,而是悠然自得地一小口一小口品尝着这难得的美味,同时与母亲闲聊起来。那温馨和谐的画面,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了一般。

不仅如此,这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老家伙居然还打起了我珍藏的那些小说的主意。

起初,他满怀好奇地向我借阅那部被誉为经典之作的《三国演义》,然而没翻几页便觉得太过晦涩难懂而无奈放弃;接着又尝试阅读茅盾先生的《子夜》,可同样因为书中复杂的情节和深奥的文字让他望而却步。

不过好在最后总算找到了两本能够吸引住他眼球的书——《铁道游击队》和《夺刀》,这下子他终于可以沉浸在精彩绝伦的故事世界里,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啦!

温世雄这家伙可真是走了狗屎运啊!竟然让他捞到了一个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的好媳妇。这媳妇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特别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给温世雄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儿女,男孩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女孩则乖巧懂事,惹人怜爱。

然而,温世雄这个人呢,却是个头脑简单的主儿。平日里做事总是一根筋,不懂得拐弯抹角。而且他那张嘴呀,就跟放炮仗似的,说起话来吵吵巴火的,没个消停的时候。有时候别人只是好心提醒他几句,他就能扯着嗓子跟人家争个面红耳赤。不过好在他的媳妇性格温顺,对他也是百般包容,不然这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下去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