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龙耀酒 > 第27章 生死有缘(第1页)

第27章 生死有缘(第1页)

在1969年那个春夏交替之际,我家的房子仍处于未完工状态,而古家此时也正在原址上进行着所谓的“扳倒扶起”工程。他们原本的房屋规模和我们一样,只有区区三间,如今依旧保持不变。

那个时期,木材资源极度匮乏,其稀缺程度简直超乎想象。如果没有木材票,哪怕只是想要购买一根小小的木料都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令人无奈的是,国家并不会向普通社员发放这种宝贵的木材票。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建造自己温馨家园的社员们来说,盖房子这件事真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当轮到我家砍伐房架子的时候,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除了从老旧房子上拆卸下来的部分可用材料之外,其余所需的一切几乎全靠东拼西凑而来。尤其是因为我们计划扩建两间屋子,所以急需额外增添两根巨大的柁梁。其中一根柁梁是通过拼接其他零碎木料勉强凑合而成的;至于另一根,则是临时在二小队——也就是下甸子屯费尽周折才买到的。那是一根粗壮且修长的红松圆木,当双方讨价还价之时,我恰好也在场。卖家狮子大开口,竟然开出了四十八元的高价,并喋喋不休地夸赞起这根木料有多么珍稀、多么难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的心中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堆木料给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不错!那些木料表面光滑得如同镜子一般,笔直得像是用尺子画出来的线条,而且颜色鲜艳夺目,红彤彤、亮晶晶的,简直让人爱不释手。谁能想到这样出色的木料,最后的成交价竟然只有区区四十八元呢?当我们满心欢喜地把这些木料拉回家后,请来了木匠师傅准备大展身手一番。然而就在木匠开始操作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些木料内部居然存在着空心的部分!这个发现让大家都不禁摇头叹息起来,纷纷议论道这价格实在是不值得啊。

面对这种情况,母亲忍不住嗔怪起父亲来,埋怨他在购买木料的时候不懂得好好讲价,才导致花了冤枉钱买到了不太满意的货物。不过话虽如此,毕竟大部分主要的用料总算是勉强拼凑完成了,只是剩下屋子里用于装潢所需的材料却无论如何都没能购置齐全。

由于缺少关键的材料,东西两个里屋之间的过堂门连门框都没有,显得有些空荡荡和不协调。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看着这半吊子工程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终于有一天,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干脆将北边地上的隔断墙直接打通算了!这样一来,整个屋子瞬间变得宽敞明亮许多,原本的缺陷一下子被巧妙地转化成了独特的设计亮点。

黄倍起这家伙没给黄艳玲添好言,其实我不太相信他的话。这种嘴不对心的东西尽量少当回事,

曾经他也在西街集上过学,每次往返学校的路上,他总会碰到那位去走亲戚的古朝文媳妇。说来也巧,两人竟能多次相遇,而后便结伴同行。一路上,他俩谈笑风生,好不欢乐!

男人嘛,一旦有了心仪的女子,就总忍不住想要卖弄一下自己的能耐。这不,后来黄倍起当上了队里的干部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我的母亲炫耀起来。

“哎呀二嫂啊,老古家门风正吧?你猜怎么着?那还让我给搞到手了呢!”

母亲问把谁搞到手了,她根本就不相信,只听黄倍起接着卖谝儿:“还能有谁呀?我上学她回娘家呗,这不就顺路吗?”

母亲想了想似乎知道了是哪位。不过她还是不能完全相信,毕竟吹牛的男人比比皆是。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不幸降临到了古朝文身上——他竟然被雷给劈死了!如此一来,黄倍起和古朝文媳妇之间是否还有机会共赴云雨之欢,可就无人知晓咯。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件事情定然会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完全超乎常人的预料!

再说说这古氏三兄弟吧,他们是从松花江南边迁徙而来的,起初,他们定居在了李家屯。刚搬来那会儿,他们的母亲老古太太已然是个寡妇了。更有趣的是,他们的叔叔古四老头儿同样也是孤身一人,尚未娶妻成家,于是便跟着他们一块儿过日子。

这老三古朝义倒是念过高中,可惜天不遂人愿呐,还没等到他娶亲生子,就染上了奇怪的病症,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古朝阳悲痛欲绝,只能与他的母亲相拥而泣,那场面真是令人心碎不已……

我去过古朝阳他们家,他家东边那间屋子的两侧门框之上,稳稳地立着两根被废弃不用的日光灯,我们这儿习惯称之为“电棍儿”。令人惊奇的是,上方的端口竟然敞开着,里面盛满了清水,水中悠然游动着几条泥鳅。

这日光灯里装满了水,预示着灯火要被熄灭。灯光向来都被视作阳气的象征,那些精通此道的人或许能够想到其中的奥妙所在。

但当时的我看到这样奇特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新奇之感,同时也对他们如此别出心裁的发明创造深感钦佩。

古朝阳除了古英志,二肥和三肥,往下又生了两个儿子,最小的才是一个女儿。

古家他们住在屯子的东头,和我家颇为相似,也是一大家子人聚居在一起。古家同样有着老少三代,总共十几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就能听到从他们家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让老二古朝文感到极为不顺心的事情是,自家媳妇接二连三地为他生下了三个女娃子,可反观大嫂呢,竟然给大哥古朝阳一口气接连诞下了三个大胖小子!在这三个侄子当中啊,他最为喜欢的便是那排行老三的小胖子——三肥。

对于这个小家伙,古朝文简直将其视若亲生骨肉一般疼爱有加。正因为如此,无论古朝文走到哪里,三肥都会像个小尾巴似的紧紧跟随其后。

邻里乡亲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古朝文宽阔结实的肩膀上稳稳地坐着一脸笑容灿烂的三肥,他们先是从家中出发,一路去到生产队,待忙碌完之后,又慢悠悠地一同回到家中。

但凡家中有点什么美味可口的吃食,古朝文总是毫不犹豫地先紧着三肥享用;要是遇上些新奇有趣的玩意儿,他也必定会优先让三肥玩耍个够。真可谓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宠溺才好啦!

然而,或许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吧,这看似深厚无比的情谊到头来竟成了一段孽缘。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当天三肥没有跟着古朝文一块儿出门,那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兴许就能够逃过那场突如其来的劫难,不至于双双命丧黄泉……

那一天,开始的时候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着大地。三肥一开始兴高采烈地和我一起嬉戏玩耍,我们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然而,就在这时,三肥忽然看到他的叔叔古朝文正驱赶着一辆旱爬犁准备出门去拉山沟干活儿。

只见三肥眼睛的一亮,毫不犹豫地挥起拳头朝我猛击一下,然后像离弦之箭一般飞奔而去。他一边跑,还一边兴奋地呼喊着:“叔叔等等我!”眨眼间,他便追上了古朝文,并敏捷地跳上了那辆缓缓前行的爬犁。

到了下午,有的社员正在农田里忙碌地趟着地。他们从南边开始,一步步向着北边推进。一趟下来,大概需要花费四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有的社员跟着大伙一起挥舞着锄头铲着草,一根垄下来需要更长的时间。

此时家中的我母亲正准备晚餐。她刚刚精心地淘洗完第一遍苞米馇子,此刻正静静地等待着再次用水清洗后便可以下锅烹饪。

然而突然之间,屋外的天空早已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一道道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便是一声又一声清脆响亮的炸雷。

母亲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巨响,身体不由自主地猛地颤抖了一下,心中瞬间涌起一股强烈的担忧——她忽然想到自家孩子此时仍在外边玩耍,不知是否已经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湿?

此时,妹妹和弟弟正开心地在屋子里玩耍着,丝毫不知外面发生的事情;哥哥和姐姐则在学校念书学习,无需旁人挂念。

就在方才,那位于东下沟的三不管地带,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倾盆而下。雷声震耳欲聋,胆小如鼠的三肥被吓得浑身颤抖,紧紧抓住他叔叔不放。古朝文见状,连忙将侄子抱入怀中安慰,但与此同时,他还得费力地控制住受惊狂奔的马匹。

在这危急的时刻,驾驭马爬犁的人都是毫不犹豫地冒着倾盆大雨,奋力追赶那些受惊狂奔的马匹。然而此时此刻,古朝文却分身乏术,无力稳住惊马,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那个被吓得瑟瑟发抖的三肥子身上,任由马爬犁一路奔腾……

可怜的三肥子,小小的身躯蜷缩在古朝文怀中,满脸惊恐之色。他不仅对那如注般倾泻而下、狠狠地砸在脸上的暴雨感到无比恐惧,更是被那一声声震耳欲聋、仿佛能撕裂天地的天雷吓得魂飞魄散。

面对如此情形,古朝文别无他法,只得将三肥子紧紧地搂住,用自己宽厚温暖的胸膛给予他一丝安慰。接着,古朝文迅速地给自己和孩子披上雨衣,并顺着风向稳稳当当地坐在爬犁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